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厚皮甜瓜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福友 《蔬菜》2002,(8):25-25
厚皮甜瓜叶枯病多发生在厚皮甜瓜生长的中、后期,果实膨大期极易染病。近几年来,随着甜瓜种植面积的增加,叶枯病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其发生及防治简述如下:一、发病症状厚皮甜瓜的叶片、果实、茎蔓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叶片上有呈水渍状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直径为2~5mm,稍凹陷,深褐色,边缘隆起,界限分明,中心灰白色,具有微轮纹,病斑多时融合为大斑,叶片就像被开水浇过一样,不久即焦枯。茎蔓染病,产生菱形或椭圆形稍有凹陷的病斑。果实受害,果面上出现圆形褐色的…  相似文献   
2.
厚皮甜瓜蔓枯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其发生及防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大棚厚皮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皮甜瓜枯萎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从幼苗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尤其在重茬的大棚中,经常呈点片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般减产30%~50%,甚至绝产,现将其发生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发病症状厚皮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有 3种症状 :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 ,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 ,沿叶缘逐渐干枯 ,最后导致整张叶片干枯 ,似火烧状 ;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 ;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逐渐焦枯 ,干燥时破裂 ,潮湿时病斑常有菌液溢出。茎蔓、叶柄和果实上的病斑为水浸状圆斑 ,有黄白色粘液 ,病斑扩大 ,高湿时病菌向果肉扩…  相似文献   
6.
鞠福友 《蔬菜》2001,(4):9-10
厚皮甜瓜又叫洋香瓜,品种很多,以其肉质细嫩、松脆多汁、清香甘甜、耐贮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我们引种示范厚皮甜瓜栽培,实现单茬每667m2产值12000~16000元,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栽培管理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 冬春茬栽培必须保证在雨季到来之前成熟采收,所以在品种上应选用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根据目前市场消费习惯,黄皮品种比白皮品种畅销。经过引种试验,我们筛选出最理想的品种是状元,其次是花木兰。状元厚皮甜瓜果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667m2产量可达400…  相似文献   
7.
鞠福友 《蔬菜》2001,(7):23-23
厚皮甜瓜白粉病是大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其发生及防治简介如下。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以及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小霉点,并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叶柄、茎蔓及果实上。环境适宜时,整个植株或连片植株下部被白色霉层所覆盖,叶色变褐,质地变脆,焦枯。果实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则果面上形成白色粉状物,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发病后期白粉层呈灰白色,其上出现散生…  相似文献   
8.
厚皮甜瓜蔓枯病是大棚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 ,病害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1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基部、茎节处以及叶柄。发病初期 ,茎基部的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灰绿色菱形或条形病斑 ,向上蔓延到各茎节处 ,逐渐形成黄白色的椭圆形凹陷斑。患病部有时分泌出黄褐色、桔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病斑后期散生黑色小颗粒 ,受害茎蔓后期 ,常常造成茎折或死蔓。叶柄染病 ,呈水渍状腐烂 ,后期产生许多小黑点 ,干缩折倒 ,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 ,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发病 ,多出现在叶缘 ,并扩…  相似文献   
9.
厚皮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也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其发生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玮民牌高效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优良的活性复合有机肥,在小麦上使用,增产明显,3年试验结果表明,增产7.50%~1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