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变得更加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1和谐课堂的含义综合美学、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和谐"既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使该事物能表现出最美好的外显形态,也指一事物作用于他事物时,能引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超数排卵免排卵前后卵泡壁中的酸性磷酸酶(ACPase)进行了研究,发情盛期卵泡壁中ACPase含量很少,只是在固缩行将脱落颗粒细胞中有较强的酶反应;排卵初期溶酶体和细胞内ACPase增加,并参与排卵过程;排卵开始后15小时,卵泡中白细胞及细胞溶酶体增多,均含有大量的ACPase,此时ACPase参与细胞的清除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柞蚕蛹感温发育阶段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柞蚕蛹感温阶段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变化。经统计分析,血淋巴睾酮与积温呈曲线回归关系,雌二醇含量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方法】将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羽,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自配的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8%,10%,12%和15%紫苏籽(磨碎)组成的试验日粮,于35和50日龄取样,测定鹌鹑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量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35日龄鹌鹑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 PUFA含量(P<0.05),显著降低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ω-6 PUFA/ω-3 PUFA值(P<0.05)。【结论】早期投喂紫苏籽有利于PUFA和ω-3 PUFA的积累,紫苏籽的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5.
对双阳梅花鹿初角茸的常规成分和部分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以便为梅花鹿初角茸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制定梅花鹿茸指标性成分标准做基础性探讨,结果表明:梅花鹿初角茸中含有水分6.87%,粗蛋白54.88%,粗脂肪2.46%,粗灰分37.07%;水浸出物10.81%,醇浸出物2.29%,醚浸出物1.36%;常量元素Ca、P、Na、K、Mg、Mn的含量分别为195.340,71.700,7.066,2.476,3.443,5.810 mg/g,微量元素Fe、Zn、Cu的含量分别为176.63,66.93,8.61μg/g。  相似文献   
6.
仔貂哺乳期腹泻发病广、死亡率高,是困扰养貂业的重点难题。本研究拟对腹泻仔貂使用3种药物处理,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哺乳期仔貂腹泻的治疗效果。试验将对第二次检查(翻窝)后发现的腹泻或黏性仔貂随机分成5组,一组为空白组不加任何处理,试验组仔貂用消毒剂(聚维酮碘)清洗并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试验组、饲喂抗应激制剂组(复合酶+电解多维)、饲喂抗病毒制剂组(病毒灵+板蓝根提取物)及注射抗生素组,观察记录每组仔貂存活数、每天的治愈率,计算仔貂死亡率以及月平均增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消毒剂清洗可显著提高仔貂腹泻治愈率,进一步用含适量的抗病毒制剂的代乳料和含抗应激制剂的代乳料可提高治疗效果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单倍型特性及其与产茸性状的关系,以马鹿Y染色体上的ZFY基因为候选基因,以塔里木马鹿为试验群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利用Y染色体ZFY基因片段对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共定义了4个单倍型,单倍型Z1、Z2为优势单倍型,利用SAS9.3软件分析单倍型与产茸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FY基因对产茸性状有一定的影响(P0.2),其中单倍型2和单倍型3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肾病"是蓝狐养殖生产中一种常见疾病。它会导致蓝狐幼崽食欲减退、生长迟滞甚至死亡。文中综述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饲养实践结果分析蓝狐"大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为遗传上敏感动物(母狐)接触饲料中某些物质后造成肠道免疫异常产生抗食物成分抗体,使胚胎期或出生后幼崽产生被动免疫,进而造成开食断奶后的幼崽连续接触该类抗原后在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肾脏造成肾脏损伤和缓慢增生造成肾肿大。通过对该病的发生机制的探讨,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狍肉的营养价值,为狍肉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试验中共有4组样品,每组均分别于背部、腹部、前腿部和后腿部4个部位进行取样。主要以干燥法、灼烧法、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等试验方法对狍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狍肉的水分含量为73. 02%—81. 26%,脂肪含量为1. 66%—2. 87%,蛋白质含量为20. 49%—23. 95%。狍肉中有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 56%。样品狍肉中含有10种脂肪酸,ω-6系与ω-3系脂肪酸的比值为12. 87∶1. 00。  相似文献   
10.
鸸鹋(Emu,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又叫澳洲鸵鸟,属于平胸鸟,由其飞翔的祖先衍变而来,羽翼和龙骨退化,胸肌退化或消失,胸骨发达,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具有较强的奔跑能力.鸸鹋的体型介于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之间,是仅次于非洲鸵鸟的第二大禽,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多沙草原和开阔的森林中,与非洲鸵鸟一样,以采食植物为主,头高1.6 m左右,体高90~100 cm,体重可达40~50 kg,在18~2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1],在24月龄时达到体成熟[2],寿命为30~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