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对桂热2号茶母穗静置不同时间后扦插的生根株数、株生根条数和出圃率的观测.结果显示静置2 d的母穗,其生根株数和株生根条数均比静置0 d、1 d、3 d、4 d的高.第120 d,静置2 d的母穗的生根株数与其余各处理间的存在显著差异,株生根条数占对照的126%.扦插后320d,母穗静置1 d、2 d的处理的出圃率分别为65.6%和74.3%,较静置0 d、3 d、4 d的处理高.综合3项指标,可以得出茶叶新品种桂热2号母穗静置2 d对扦插繁育有积极的影响,而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桂热2号茶母穗静置不同时间后扦插的生根株数、株生根条数和出圃率的观测.结果显示静置2 d的母穗,其生根株数和株生根条数均比静置0 d、1 d、3 d、4 d的高.第120 d,静置2 d的母穗的生根株数与其余各处理间的存在显著差异,株生根条数占对照的126%.扦插后320d,母穗静置1 d、2 d的处理的出圃率分...  相似文献   
3.
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甘蔗"3414"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N 2.35 kg/36 m2、钙镁磷肥P2O2 2.7 kg/36 m2、硫酸钾K2O 1.36 kg/36 m2㎡较好地满足甘蔗全生育期生长需肥要求,与空白处理对比,锤度和产量分别增加7.01%和63.30%,增产效果明显,是该地区甘蔗种植比较合适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4.
2月5日下午,南宁市林业系统召开千名林业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掀起春季林业生产高潮活动动员会。会议决定从2月6日起,抽调1000名工作人员分为12个工作组,由处级领导带队,深入农村开展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林业技术服务工作,工作组主要抓好九项工作掀起春季林业生产高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半夏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以其球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NAA和N^6-BA对无菌叶柄切段进行继代培养,结果证明:(1)适宜的添加配比为N^6-BA2.0-3.0/NAA0.1-0.2,切段在这些培养基上7d脱分化出愈伤组织,15d再分化出胚状体,30d可形成根苗完整的再生植株,增殖倍数达6-10。(2)单独添加N^6-BA或NAA,切段亦可发生愈伤组织,但难以再分化。(3)低浓度NAA(0.1)配高浓度N^6-BA(4.0)时,可使已经分化成的小球茎与再生幼苗再次脱分化为愈伤组织。若适当提高NAA浓度,可缓解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三种生物有机肥对茶树生长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茶园使用3种生物有机肥料对比试验,观测早生茶树白毫早物候期、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生物菌种沤肥对春茶营养物候期提早效果比较显著,较其它肥料提早2~3天;从对萌芽密度的影响分析,生物菌种沤肥与长得快微生物有机肥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从茶青产量比较来看,生物菌种沤肥茶叶产量比其它肥料处理高11.9%~13.4%,并且,生物菌种沤肥处理的经济效益达到1100元/667m2,综合使用成本和各项指标,生物菌种沤肥适合茶树大田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7.
2020年9月底至2021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对红耳鹎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其取食的植物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红耳鹎在城市绿地中植物果实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on)共取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雅榕(Ficus concin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及苦楝(Melia azedarach)5种植物的果实。红耳鹎对不同植物果实的取食频次、平均取食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红耳鹎对秋枫果实的取食频次和雅榕果实的取食数量最高,对于香樟、雅榕、海桐和秋枫4种植物红耳鹎属于潜在传播者,而对于苦楝则属于种子捕食者。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的长度、宽度和重量都与果实平均取食量间均呈负相关。在鸟类取食后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上常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裸露种子,且有部分植物的幼苗成功更新,说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借助红耳鹎的取食和传播来实现其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2020年9—11月借助Safari 10×42变焦双筒望远镜,采用焦点扫描法对访问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果实的鸟类的取食行为(鸟类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量、取食方式和传播距离)进行观察,同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model)探讨鸟类功能特征对果实取食量和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榕能吸引6种(1目3科)食果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其果实,其中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小叶榕果实的主要传播者。不同鸟类对小叶榕果实的取食频次存在显著差异(t=3.338,df=5,P=0.021),而取食量、取食时间和访问只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7个变量(访问只数、取食方式、取食时间、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果实取食量的解释率为24.31%,其中鸟类访问只数与果实取食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鸟类体型特征变量(翅长、尾长、体重和体长)对鸟类传播距离的解释率为17.88%,其中翅长和体长均与传播距离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鸟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