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8个甘蔗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种(系),为桂西南蔗区特别是龙州蔗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以ROC22为对照,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年新植两年宿根田间比较试验,采用DTOPSIS法对其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依次为:河糖11-157>桂糖10-1042、桂糖08-56>桂糖11-2320>桂糖09-439>ROC22>桂糖11-2119>桂糖10-417。甘蔗新品种河糖11-157和桂糖10-1042可在桂西南蔗区特别是龙州蔗区进行推广应用,桂糖08-56和桂糖09-439可作为优良新品种继续观察,桂糖11-2320、桂糖11-2119和桂糖10-417不建议在桂西南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物促生菌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高效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5株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AL5、CA1、CN11、DX120E和WZS021),将菌株分别接种至灭菌土壤(以不接种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pH、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评价不同促生菌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运用Biolog测定方法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促生菌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及土壤速效和缓效养分含量(P<0.05,下同),同时可促使土壤无机磷向可溶性磷转化,显著降低无机磷含量;促生菌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其中,CN11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对照的3.64倍,DX120E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34和4.52倍.Biolog测定结果显示,接种促生菌可提高细菌总代谢活性,其中CN11处理的微生物活性最高.各菌株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可调控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CN11和DX120E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较强.[结论]施用促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CN11和DX120E处理在土壤养分的活化及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方面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甘蔗内生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XD20生长及促生特性的影响,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测不同pH、氯化钠浓度、重金属、化学试剂及铁离子浓度、碳源、氨基酸及碳氮比对菌株XD20生长、嗜铁性能和溶磷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对碳源、氮源、氯化钠浓度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菌株XD20适宜生长的pH在7左右,超过4%的氯化钠浓度会抑制其生长;菌株XD20具有一定的重金属耐受性,可在Mn7+、Cr6+浓度为5~400 mg/L范围内生长;以MSA作为基础培养基,当铁离子浓度为0~10μmol/L时,该菌的相对嗜铁量随铁离子浓度升高而升高,当铁离子浓度超过10μmol/L时,其相对嗜铁量含量呈降低趋势.以柠檬酸为碳源、脯氨酸为氮源、碳氮比为3:1时,有利于菌株XD20嗜铁素的分泌.不同碳源对菌株生长和溶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碳源排序为甘油>葡萄糖>柠檬酸>蔗糖>苹果酸;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XD20生长量最大的碳源、氮源和氯化钠浓度分别为0.1%柠檬酸、0.5 g/L硫酸铵和4%氯化钠;影响供试菌溶磷能力的因子顺序为钠离子浓度>碳源>氮源,菌株XD20溶磷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与其生长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一致.[结论]甘蔗内生固氮菌株XD20具有较好的环境耐受性,铁离子浓度会影响其生长量和嗜铁量.以柠檬酸为碳源、脯氨酸为氮源、碳氮比为3:1时,有利于菌株XD20嗜铁素的分泌.0.1%柠檬酸、0.5 g/L硫酸铵和4%氯化钠的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溶磷特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已获得的转α-微管蛋白基因SoTUA的T2代甘蔗株系进行PCR扩增及测序,从检测阳性的转基因甘蔗中选6个转基因株系(T1、T2、T3、T4、T5、T6)与非转基因野生型甘蔗对照(WT)进行了低温胁迫(4 ℃)处理,在处理0、5、10 d测定甘蔗叶片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采用RT-qPCR法分析了低温处理下甘蔗叶片α-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4 ℃低温处理下,6个转SoTUA基因甘蔗与WT中α-微管蛋白的转录因子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上调表达。胁迫后5、10 d转基因株系的相对表达量始终高于WT甘蔗,低温处理10 d时转基因T1显著高于其他株系(P<0.05)。在低温胁迫下,甘蔗的MDA含量逐渐增高,而转基因甘蔗增幅显著低于WT甘蔗,10 d时转基因株系MDA的含量比WT低41.77%(P<0.05);POD活性在不同株系之间变化趋势不同,但转基因甘蔗POD活性显著高于WT甘蔗(P< 0.05);转基因T1、T2、T4、T6株系的SOD活性随着胁迫天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WT与转基因T3、T5的SOD活性逐渐升高;甘蔗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转基因甘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0 d显著高于野生型甘蔗,胁迫后变化趋势在株系之间有所差异;转基因甘蔗SoTUA相对表达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评价,抗寒性排序结果为:T3>T2>T1>T5>T6>T4>WT。在低温胁迫下,转基因甘蔗SoTUA基因的上调表达能提高甘蔗的抗寒性,且具有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