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木薯杂交种子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为木薯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木薯华南5号(SC5)杂交种子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包括未成熟种子子叶(a1)和胚芽(b1)、成熟种子子叶(a2)和胚芽(b2)及诱导萌发种子子叶(a3)、胚芽(b3)和胚轴(c3),利用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子叶器官形成、不定芽(茎叶器官)发生和生根,并比较不同外源激素的诱导效果.[结果]利用基本培养基(M1)预培养外植体材料可有效控制其污染率(<5.00%),保持其生物活性(>90.00%),预培养材料的褐化率比对照(未预培养, CK)降低30.00%~40.00%,且预培养的子叶(a)、胚芽(b)和胚轴(c)膨大率分别比CK提高6.67%~13.33%、6.67%~50.00%和20.00%.利用4.00 mg/L 2,4-D和12.00 mg/L Picloram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发现胚芽出胚率较高,胚轴次之,子叶较低;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出胚率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4.00 mg/L 2,4-D诱导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效果优于12.00 mg/L Picloram.0.10 mg/L BAP和1.00 mg/L NAA均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分化、增殖,但0.05 mg/L BAP+0.50 mg/L NAA诱导下a、b和c体细胞胚胎增殖率均比单独添加0.10 mg/L BAP或1.00 mg/L NAA显著提高(P<0.05,下同).a2、a3、b1、b2、b3和c3的不定芽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40.00%、53.33%、70.00%和13.33%,即对于同一组织,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体细胞诱导不定芽发生效果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且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均以b最优.a2、a3、b1、b2、b3和c3的生根率分别为23.33%、23.33%、16.67%、30.00%、56.67%和0,其中b3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a2、a3、b1和b2的生根率无显著差异,也表现为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比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更易诱导生根,发育更好.7种不同成熟度的杂交种子材料组织中,a2、a3、b1、b2和b3经体细胞诱导获得再生植株,成功率为71.43%.[结论]通过预培养可有效防止木薯杂交种子组织褐化,提高其膨大诱导效果.在木薯生产中,应在培养基中添加4.00 mg/L 2,4-D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混合添加0.05 mg/L BAP和0.50 mg/L NAA进行体细胞胚胎增殖培养,且应选择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如萌发种子胚芽等)作为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作物基因漂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作物基因漂移的研究意义及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作物基因漂移对野生近缘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物的适应性进化和多样化的进程等方面具有的深层次意义;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建立合理的检控系统模型,进而深入研究转基因作物的释放环境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技术影响力,帮助缅甸提高木薯产量,提升木薯产业水平,将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5个木薯优良品种:桂热4号、桂热5号、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8号引种到缅甸,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引入的5个中国优良木薯品种适应性强,在缅甸生长良好,保持了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整体表现优于当地对照品种黄心木薯,鲜薯淀粉含量为21.58 %~27.47%,鲜薯产量为27.65~38.73 t/hm2,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6.02~10.31 t/hm2,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 %~69.94%和-0.7 %~70.1%,品种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对扩大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缓解我国木薯原料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探讨了稀植栽培对3个木薯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稀植栽培的种植密度比对照降低了13.34%~55.56%,产量增加了350.00~6927.84 kg/hm2,块茎淀粉含量提高了28.45%;与对照相比,木薯稀植栽培的植株高度和一级分枝高度分别增加了9.43%~93.93%和19.29%~101.68%,主茎直径和最大薯块直径分别极显著增大了7.02%~65.57%和21.17%~67.52%;稀植栽培处理因子对木薯的生长发育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稀植栽培减少肥料使用量9.54%~37.54%,管理和收获效率分别提高了15.00%~25.00%和15.00%~20.00%,减少劳动力投入20.00%~25.00%.  相似文献   
6.
对木薯转基因创新材料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评价,通过PCR扩增快速检测,阳性转化材料筛选率为42.9%;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材料获得率31.8%,获得了45份木薯转化阳性再生编号材料;半定量RT-PCR检测,目标基因在阳性株系叶片中的表达与野生型差异不大,而在根中的表达与野生型相比有明显差异;并观测、记录、评价其表型变异特征。说明建立了可靠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今后木薯育种奠定良好的技术与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木薯品种对红蜘蛛抗性的差异,2012年6~9月调查了木薯红蜘蛛对12个木薯品种的为害情况,同时设置红蜘蛛防治处理作为对照,收获时测定产量性状以了解非防治状态下木薯受红蜘蛛为害的程度.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对木薯红蜘蛛的抗性程度不同,同时在不同生长时段抗性也有差异,9月以前抗性都在中抗以上,到了9月份随着红蜘蛛持续为害木薯抗性减弱,达到高感程度.木薯各品种产量受红蜘蛛为害后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减产,GR3、新选048减产最多,GR891、GR911减产较小.为木薯种植推广和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木薯种质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标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49对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EST-SSR)引物对76份木薯材料(39份新引进材料和37份原始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35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数为1~4个,平均为2.75个;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250~750 bp之间.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5组,即A、B、C、D和E组,其中A、C、D、E 4个组均为新引进种质,B组以0.625 0为阈值,又将其分为5个亚组,其中B1、B2除了个别外,均为新引进种质,B2来自非洲,而B3、B4和B5主要为原有种质和育种品系.同时估算了分组后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446 5.比较原来多样性分析结果,说明新引进这一批国外种质具有新的遗传类型,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对8份木薯创新(C系列)种质进行了评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理论产量36105~44475 kg/hm2、鲜薯块根淀粉含量18.4%~30.45%、氰化物含量46~173 mg/kg、晒率30.95%~42.11%、经济系数0.437~0.617等农艺性状指标变化幅度大,差异性明显,抗性表现一般。基于EST-SSR分子技术,用UPGMA法对木薯品系进行聚类分析,以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7为阈值,将参试木薯品种(系)分为5组,实现了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丰富了木薯种质资源,为更好地指导杂交育种、评比试验,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菲律宾东达沃省木薯种植、生产条件和加工利用发展潜力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地木薯种植、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对该地区木薯种植生产产业化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