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1996年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水地育种室选育成功井通过山西省和国家审(认)定品种有晋麦30号等8个。10多年来这些品种一直是晋南麦区的主流品种。晋麦31号、45号还推广到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等省。本文通过对10多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对8个育成品种的生态特点、应用情况、选育系谱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小麦高产育种目标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2.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的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天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天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蓝粒两用系遗传规律及杂交后代的研究,明确了蓝粒两用系的基因组成及遗传分离规律,试验证明蓝粒两用系与目标品种杂交只能正交,不能反交,否则将无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对临汾6510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的特性、高产稳产等方面阐述了临汾6510的特性,同时对选育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先后育成 30多个小麦品种 ,产量几上台阶 ,主要农艺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 ,大体趋势是冬性强度减弱 ,株高明显下降 ,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 ,产量潜力明显增大 ,品质性状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从临汾号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及社会需求来看 ,今后小麦育种目标应为多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综合优异类型  相似文献   
7.
晋南冬小麦品种更替与再高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南部冬小麦主产区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多次品种更新 ,单产由 2 0世纪 50年代的6 34.5kg/hm2 提高到 90年代的 2 70 1.5kg/hm2 ,总产由 73.7万t增加到 2 6 9万t。分析品种演变规律和高产潜力 ,提出今后育种目标 :株形紧凑 ,叶片上举 ,株高 75~ 85cm ,穗数 52 5万~ 6 0 0万 /hm2 ,尽可能提高穗重 ,并把优质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山西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和优良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及品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叙述了我省小麦育种方向,应加强突破型超高产品种、耐旱、节水型品种以及各类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明确提出现阶段我省育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经过试验,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定性,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但比较粗放。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为详细准确,缺点是比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如需详细分析时,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他稳定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晋南冬小麦品种的变迁与再高产品种选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南冬小麦品种自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其产量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性状显变化。其中单产、总产、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提高325.77%、264.99%、62.00%、31.54%,株高和成穗数分别降低30.26%和18.69%,经济系数提高了24.00个百分点。根据40a冬小麦品种变迁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选育再高产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