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再感染多子小瓜虫5 d;以及3个治疗组,对健康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5 d后再分别按上述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5 d。定期测定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预防组的草鱼黏液中的ACP、AKP酶活普遍显著上升(P<0.05),五倍子和硫酸铜组的LZM酶活显著上升(P<0.05)。除五倍子组外,其余预防组Muc5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维生素C治疗组的草鱼黏液ACP、AKP酶活均显著上升,硫酸铜治疗组的草鱼体表黏液中仅AKP酶活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效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