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国明  张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95-1198
对我国农业产业化模式与西北地区地区畜牧业实际分析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企业+合作社"模式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点。以青海省海南州弘远羔羊育肥专业合作社为例,介绍了合作社成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阐述了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的优劣势。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剖析了弘远羔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提高弘远羔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国明  袁艳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43-20145,20179
基于对甘肃省民勤县的若干"支部+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支部+合作社"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支部+合作社"是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政府推进合作社发展的方式、村组织权威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韩国明  王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97-16599,16601
"支部+合作社"模式是中国农民合作运动中特有的。目前国内有关该模式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对这一模式推广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对其的学术研究比较少。该文以西北地区一个"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农民合作社为例,对其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地方政府、村组织和专业经营户等3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推广效果与推广的政策意图形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明  看召本 《草业科学》2011,28(6):1181-1186
摘要:由于粗放型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过度追求牲畜数量,产生了“公地悲剧”。因此,国家对青藏高原制定了以牧业合作组织为平台推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实行游牧定居、草地围栏,以实现“三减”目标。本研究以青海省海南州哈乙亥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该合作社的成立过程、运行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发现,由于高原牧民生产与生活的特殊性,藏族传统文化习俗独特性以及牧民由游牧转向定居的“再社会化”变迁等方面的复杂影响,牧民合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与农业区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畜牧合作社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退牧分流人员就业、畜种退化、动物防疫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葡萄栽培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促进吐鲁番地区葡萄设施栽培发展的途径,提出葡萄设施栽培"政府+合作社"模式。  相似文献   
6.
韩国明  魏静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72-19173,19177
阐述了合作社成立的地域条件、成立过程及建设情况,剖析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社会效应:一是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三是整合资源。从村干部的权威被弱化、民族众多、经营规模难以扩大、资金匮乏4个方面剖析了共和县韩氏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创办合作社的外部环境、考虑民族因素的影响、实行规模化生产三大对策建议,以期对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乡村能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使各类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按生产经营的需要集合于一体,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推进,最终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带来较为明显的集体利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