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并讨论了内水相镁盐与疏水乳化剂PGPR对油包水(W/O)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制备W/O乳液的油水质量比为3∶2,油相中疏水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质量分数为0.5%~2.0%,水相中Mg 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0~12.0%。采用Turbiscan Lab Expert稳定性分析仪分析了W/O乳液贮藏14 d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4 d贮藏过程中,液滴的聚沉和沉淀会导致乳液失稳。提高疏水乳化剂PGPR和镁盐的浓度可提高W/O乳液的稳定性。对W/O乳液的粒径分布及油水两相界面特性进行分析,发现W/O乳液稳定的机制在于乳液粒径的减小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此外,油水两相界面粘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乳液稳定性,油水界面膜粘弹性随着镁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4HBLZ-2型单垄小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设计摘果辊、清选筛、夹持轴、夹持链以及各转动部件工况的在线检测方法。利用LabView开发了基于CAN1939总线通信网络的花生收获机械作业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整机控制状态、收获模式、发动机参数、行走轨迹、核心工作部件工况等的实时监测;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建立了作业状态的自诊断与故障预警模型,能够在拨果辊堵塞、跑粮及链条断裂等异常作业工况下为驾驶员提供田间实时报警信息。试验表明,本系统达到了花生收获机田间作业工况实时监测的功能和精度需求,且故障预警的自动诊断时间低于2 min,故障检测准确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湖南省祁阳县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工作考核,获得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称号。祁阳县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和成效可以概括为:"立足县情,与时俱进;政策完善,机制灵活;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从育种研发、表型及环境数据采集、田间试验测试和商业化育种4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种业智能装备产业情况,并开展产业链研究范围与边界、SWOT、市场需求要素和技术壁垒4方面的产业关联度分析,归纳2大类、15个产业目标因素,凝练5个环节、28项产业目标方向要点,为北京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我国种业生产管理的工业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水分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煤矸石和生土按照1∶1质量比混匀的煤矸石基质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CK)、10%(F1)、20%(F2)和50%(F5))粉煤灰,经浇水处理后,取一部分煤矸石基质测定其颗粒组成,同时用环刀取不同处理的煤矸石基质测定其水分特征曲线,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体积含水率(θ)和水吸力(S),用Gandner幂函数经验公式(θ=aS-b)对参数a(表征持水能力)和b(表征体积含水率变化的快慢)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大中小孔隙占比、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结果】①与CK相比,添加粉煤灰使煤矸石基质的粉粒含量显著增加了3.81~15.62个百分点,砂粒和黏粒含量显著减少了3.87~9.87个百分点和0.10~6.01个百分点。②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Gardner幂函数方程拟合系数(R2)在0.953 8~0.994 7。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方程拟合参数a呈增加趋势,b呈减小趋势,煤矸石基质的水分特征曲线也逐渐升高。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随水吸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任一水平的水吸力状态下,添加了粉煤灰的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均大于CK,并且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粉煤灰可以减少煤矸石基质的大孔隙比例,增加中小孔隙比例,其中F1、F2、F5的中、小孔隙比例分别较CK上升1.820,3.223,4.180个百分点和4.256,6.890,12.083个百分点。③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的田间持水量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显著增加,但萎蔫系数无显著变化。【结论】添加粉煤灰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的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提高其有效水含量和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