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33篇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明水稻再生水灌溉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在国家农业环境大理观测实验站开展了水稻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试验设淹水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及间歇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AWD)两种灌溉模式,F1(全生育期清水灌溉+施全部化肥)、F2(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及F3(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3种施肥模式.分析了再生水灌溉下稻田田面水、不同深度地下水氮磷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浓度变化及其流失负荷量,并研究了稻田的氮磷消纳能力及再生水对清水、肥料替代率.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田面水氮素浓度峰值出现次数多但峰值均较小,氮、磷径流损失负荷量平均值分别为2.65及0.62 kg/hm2,比清水灌溉增加了26%及28.6%.地下水氮、磷浓度整体上呈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趋势,再生水灌溉下氮素淋溶损失比清水灌溉少11%.AWD下氮、磷径流、淋溶负荷较FI均减少,返青期灌再生水在淋溶损失方面与其他再生水灌溉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稻田对所灌的再生水中氮、磷的消纳能力分别为92%及81%;灌再生水后4~5 d,COD的去除率可达78.2%.采用再生水灌溉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再生水灌溉替代清水效率可达75%左右,FI模式下再生水带入肥量较AWD大,75%水平年氮素替代化肥效率达35.8%,而磷素的带入量和替代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出版定价:$98.00书号:978-7-03-027075-7开本:16开营销分类:环境科学装帧:圆脊精装内容简介:本书结合纵向岭谷区的地理、气象、农业、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  相似文献   
3.
以MIKE BASIN软件为技术工具,建立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通过模型建立、数据输入、参数率定、模拟计算、成果输出整理等步骤及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成果与实测径流和传统的典型年法误差较小,可以在水资源论证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MIKE BASIN软件为技术工具,建立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通过模型建立、数据输入、参数率定、模拟计算、成果输出整理等步骤及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成果与实测径流和传统的典型年法误差较小,可以在水资源论证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库联合调度复杂水资源系统,以滇中洱海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及其特点为背景,综合考虑缺水量最小及弃水量最小目标,基于CAS理论建立了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运用CAS理论的Swarm模拟平台,以2030水平年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进行水资源长系列供需平衡模拟,依据多方案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各蓄水工程之间的优化调水运行规则,以及相应优化规则条件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和最小缺水量.  相似文献   
6.
怒江干旱河谷灌溉定额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贡、潞江坝、孟定等3个站1960~2000年逐月气象数据及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怒江干旱河谷区近40年来的干湿变化及农业灌溉定额的转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河谷内降水增多、气温下降、年ET0有增有减,但整个河谷朝湿润化演变;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大多呈减少趋势,只有潞江坝的水稻例外.怒江河谷内气象因子、干湿指数的转折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初都出现过,但ET0、水稻灌溉定额、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没有转折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了福贡、潞江坝站ET0变化的"蒸发悖论"现象,反映出西南纵向岭谷区受特殊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呈现气候环境和灌溉定额变化趋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受纵向岭谷和低纬度高原气候的交互作用,云南省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省内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滇中等主要经济区资源性、工程性等多种缺水形式并存。围绕化解云南的水危机,必须构建云南省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水管理等五个方面为云南省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安全保障。重大工程措施涉及百件骨干水源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高原湖泊及重点河段水污染防治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改革及行业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珠江流域在云南省境内部分是该省重要的工农业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30.1%,42.7%,它们和人均GDP都是全省水平的1.5倍。已基本形成以蓄水工程为主、引提水等为辅的供水结构,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现状南盘江及主要支流部分河段水质为Ⅴ类水体,高原湖泊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以MIKE BASIN为技术平台,通过水资源节约保护、高效利用,进行供需水预测、合理配置研究。并就影响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如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建立河流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纵向岭谷区农业水管理调控,宏观上以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从需求入手,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抑制需水的不合理增长,到2030年农田有效灌溉程度达到3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1,农业灌溉需水总量控制在89.8亿m3,需水年均增长率仅0.52%,以MKIE BASIN模型的配置结果显示,各规划水平年能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微观上应建立数字流域工程,提高对流域雨水工情的实时监测.推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实时信息采集和预报修正、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流域单元农业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的实时调度系统,利用水资源配置成果与短期实时调度相结合,实现流域单元的农业高效用水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洱海流域大蒜田适宜的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及其节水减排效应,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大理综合实验站开展了大蒜水肥调控模式试验。试验设常规灌溉(W0)、节水灌溉(W1)2种灌水水平;常规施肥(N0)、减少15%氮肥(N1)、减少30%氮肥(N2)3种施氮肥水平,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W0相比,W1处理在不对大蒜产量造成大幅减产的前提下平均节水31.09%,总氮流失量减少51.15%、总磷流失量44.2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7%;同一灌溉模式下N1处理的大蒜产量较N0处理减少4.31%,差异不显著,总氮流失量减少35.73%,总磷流失量减少2.68%,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3.23%,差异不显著;N2处理下大蒜产量显著降低,较N0处理减少30.59%,总氮流失量减少42.89%,总磷流失量减少2.7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28.93%。总氮、总磷流失中通过地表径流流失分别占6.68%、12.51%,淋溶流失分别占93.32%、87.49%,即总氮、总磷流失均以淋溶流失为主。综合考虑节水、产量以及减排效应,N1施氮量并以田间持水率的70%为灌水下限,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