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鄱阳湖流域植被气孔阻抗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被气孔阻抗的变化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影响,利用2000年6月16日-7月31日的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资料,应用WRF(W 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植被气孔阻抗进行了三组试验:控制试验(CS)、敏感性试验1(RS↓)和敏感性试验2(RS↑),结合江西省8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试验(CS)可以较好的模拟该流域的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它们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79和0.58,皆通过了0.01水平的t检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气孔阻抗减小时,降水和相对湿度增加,温度下降;相反,当气孔阻抗增加时,降水和相对湿度减小,温度升高;气孔阻抗的变化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整个区域是一致的增大或减小的,而降水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则较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植被与大气间通量交换的参数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鄞州国家基本站暗筒式日照计(以下称人工观测)和CSD3自动日照仪(以下称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阈值不同,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日照时数平均偏多0.35 h,但亦有20.8%的自动观测数值小于人工观测数值。总体来看,自动观测日照时数更加接近世界气象组织(WMO)所要求的测量标准。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日照时数月相对差值在-5%~15%的月份占了86.1%,月总值一致性比较好,但是只有不到35%的逐日日照时数记录差值在±0.1 h内。  相似文献   
3.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过程的影响,该文利用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60-2005年的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修正的Penman公式,得出了日照百分率、风速、实际水汽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变化对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过去46 a中,全流域的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 mm/a;日照百分率和风速的减小是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子,其贡献分别为-2.06、-2.58 mm/a,实际水汽压的减小、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升高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上升,但作用相对较小,分别为0.12、0.50、0.30 mm/a,各占观测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的45.08%、56.46%、-2.63%、-10.94%、-6.57%。因此,影响江西省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气候因子的主次关系为:风速>日照百分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实际水汽压。  相似文献   
5.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宁波市镇海站晴天AGHJ-I-LIDAR激光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355 nm波长的平均消光系数明显高于532 nm波长,355 nm波长的消光系数平均高值区可达>0.6 km-1,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出现在0.5~0.9 km的高度,时间上主要出现在9:00—23:00。消光系数>0.4 km-1区域的上边界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趋势,中午前后与日出、日落时相比略高。632 nm波长上消光系数高值区仅为0.4~0.6 km-1,主要出现近地面层,集中分布在0.1~0.3 km的高度,时间上主要在13:00—21:00。划定不同消光系数的界限,统计超过界限消光系数的出现区域概率,结果表明,消光系数高值区的分布概率上,355 nm波长区域明显>532 nm波长对应区域;从高度分布上来看,355 nm波长高概率区域的上界和下界均比532 nm波长要高。同时,355 nm波长有明显的日变化,中午前后上界有峰值。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近46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79个常规气象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蒸发皿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包括日照百分率、云量、气温(日平均温度、日较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10m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试图找出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西部及中部年蒸发量较小;南部及鄱阳湖周边地区年蒸发量较大。在过去46a中,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mm/a;79站中,有68站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2)以日照百分率为代表的能量供给因子与蒸发皿年蒸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为动力因子(10m风速),以相对湿度为代表的湿度因子相对较小,三者的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3、0.23;(3)空间上,整个江西省受日照百分率影响均比较大,风速、相对湿度对江西省的影响在鄱阳湖附近、西南部分地区更大,日照百分率、风速的降低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加导致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小;(4)利用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拟合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该地区平均年蒸发量的情况,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现了鄞州区气象、水文资料的实时共享,把雨量观测站点密度从平均间距6.2 km提升到3.2 km。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60 min累计降水量>3 mm时,气象站和水文站降水相对异差为6.5%,低于目前国内中尺度气象站日降水量平均测量误差,可以将实况水文资料引入气象中使用,提高降水实测空间密度,为后期实况资料同化应用、中小尺度数值预报精细化释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该文结合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极值统计理论的新成果,采用亳州4个站建站以来汛期的实测降雨资料,探讨了二维Gumbel分布模型,在研究其经验频率和理论频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分析了汛期最大强降水雨量及最大过程雨量的联合分布,建立了其联合重现期和条件重现期的分布模型,拟合效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