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顾建洲一、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产生及概念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户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有效运用自身的生产条件,从自已的奋发进取中,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多变...  相似文献   
3.
4.
苏北农机第一乡调查启示录顾建洲,卞永国,周明荣位于苏北黄海之滨的射阳县千秋乡有近4万农业人口,耕地8万亩。近年来,该乡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现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弥雾机、条播机、开沟机等农机5000多台(套),总动力1.4万千瓦,比“七五”末翻...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史史,是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也是我国农副产品中创汇额较高的产品之一,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不少地方出现了蚕桑生产基地的雏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几年来,蚕桑生产起伏较大,教训深刻。为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充分利用目前蚕桑生产大副度回升的有利时机,稳步发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广大农业的一项传统副业、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蚕桑生产在取很成绩的背后潜伏着令人但忧的危机。这种危机当前已越来越严重。为巩固已取得的成绩。稳步发展蚕桑事业。笔者在对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生产作了深入调查解剖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沿海地区的海、淡水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品创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近,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对射阳县的水产生产进行了调查,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里下河下游,是上游客水走廓和通道;海岸线长达109.6公里,多年来,丰富的水产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很多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党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几年来,射阳县坚持不懈地把现代农民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措施来抓,逐步探索出一条农、科、教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县共有9.6万农民领取了农口、教育部门联合颁发的“绿色证书”,3200多名农民获得了大中专文凭,大部分青壮年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争当文明人,争创文明户”已在全县农村形成热潮。农民素质的提高,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射阳县特庸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形成了射阳县重点蚕茧生产基地。1987年产茧780吨,占射阳县产茧总量38.05%,比大发展前的1983年增长了5.2倍;栽桑养蚕总收入55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35%,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今年春夏蚕已售茧387.2吨,比去年同期增41.6%,列盐城市各乡镇之首。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该乡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87年这个乡人平纯收入556元,其中蚕桑收入155元,户平430元。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生产风险?我们射阳县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过程中,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县共发展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46个,(其中农民股份合作组织245个,互助合作组织121个),共联结农户5.3万户,1998年经营总额达7.6亿元,分别占全县总农户数与农业总产值的19%与21%。其发展轨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以农业支柱产业为龙头,把培植专业协会作为发展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根据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点,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