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种三产四"水稻丰产工程,就是通过种植新技术的集中应用,使3亩地的超级稻能产出4亩地的产量,从而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这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农业增产的创新思路。2008年,蕉城区农技站在洋中镇建立中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300亩,品  相似文献   
2.
3.
“桂淮2号”山药定向结薯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向结薯技术是根据山药生物学特性,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的新技术。该技术将山药纵向生长改变为横向生长.在山药栽培中采用无架栽培,改变了过去传统栽培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生产状况。2006年我区引进山药新品种“桂淮2号”,采用定向结薯新技术试种,平均亩产1853公斤,最高亩产3128公斤,产量高,且薯条整齐、光滑、商品价值高。我区采用该技术连续种植该品种3年。其生物学特性表现稳定性好,很适合我区栽培。为我区今后大面积推广山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用自育光补型两系不育系SE21S与自育恢复系航2号配组育成的丰产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蕉城区引进作晚稻、中稻试种,  相似文献   
5.
宇德市蕉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81.4毫米,目照时数1700-1800小时。蕉城区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中稻区和单双混作区适宜种植再生稻。2011年,蕉城区种植再生稻2万多亩,喜获丰收;2012年,继续在赤溪、金涵等8个乡镇种植,头季稻平均亩产553公斤,再生季亩产340公斤。其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推广超级稻     
“种三产四”水稻丰产工程,就是通过种植新技术的集中应用,使3亩地的超级稻能产出4亩地的产量,从而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这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农业增产的创新思路。2008年,蕉城区农技站在洋中镇建立中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300亩,品种组合Ⅱ优航2号;在赤溪镇建立晚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200亩,品种组合甬优6号,辐射带动其他乡镇推广了超级稻1.7万亩(其中中稻1.2万亩,双晚0.5万亩)。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播一次、收两次,生育期限短,产量高,技术简便,米质好.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优点,是水稻单双混作区、中稻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宁德市蕉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连续2a在蕉城区建立中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片,经实割验收,增产效果明显,节本增收显著。总结了中稻机械插秧的选择品种、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及适时收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无霜期312天.初霜出现在12月下旬,终霜期为次年的2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1781.4毫米.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其气象条件适宜春、冬种马铃薯生长。近年来,为了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蕉城区农技站开展马铃薯草包心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