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深入研究小麦早代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对选配亲本,杂种后代的取舍,加速基因型的稳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试验对小麦株高、抽穗期及产量性状的遗传趋势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材料与方法1979~1980年用9个小麦品种配成20个杂交组合.4个母本为不同来源的矮秆品种,即矮变1号(陕西,超矮秆)、奥尔逊矮(津巴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的40%左右,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5%。建国以采,我省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单产已从建国初期的44.7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255.7公斤,增加了4倍;总产由21.65亿公斤增加到112.2亿公斤,增加了5倍。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高产品种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处于徘徊状态,究其原因与现有品种的产量水平没有突破有一定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全省小麦生产向新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低温(9℃和11℃)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花粉发育阶段(四分孢子至开花)的影响。1、在低温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花粉发育速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在9℃下最快与最慢品种相差8天。2、有些品种的花粉发育速度对温度反应较敏感,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其开花期显著提早或推迟。有些品种则不很敏感,当温度改变时,对开花期的影响则较小。3、不同小麦品种在花粉发育阶段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有些品种耐低温力强,结实率较高;有些品种耐低温力弱,结实率低。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熟小麦品种的发育模式和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品种系谱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不同亲本材料的遗传因子对杂种后代性状形成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变异的情况,有利于制定正确的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效率.本文试图对本省主要小麦品种系谱作一剖析,并就小麦品种进一步选育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方冬麦区主要小麦品种品质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和1986两年对南方冬麦区10个省(市)主要小麦品种进行品质分析,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766±20.3克/升,蛋白质12.6±1.2%,赖氨酸0.33±0.03%,出粉率67.5±3.3%,湿面筋31.5±4.4%,沉淀值20.8±6.5毫升。多数品种的面粉为中力粉。品质较好的品种是:龙溪35、绵阳11号、徐州2962等。其蛋白质含量为13-14%,湿面筋34-40%,沉淀值35-36毫升。面粉达到中强粉指标,可用于烤制面包。本麦区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应是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改良小麦品质一向是小麦育种的重要课题.农业、粮食和食品加工业也迫切要求改善小麦品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信息,为农业、磨粉和食品加工业更好地利用现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为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0个小麦品种.选材以地区分布为主,兼顾不同类型、熟期和产量水平.其中淮南地区6个:宁麦6号,宁麦3号,扬麦4号,扬麦3号,苏麦1号,宁丰小麦;淮北地区4个:郑州761,济南13号,徐州17号,淮麦11号.试样由有关单位提供,由江苏省农科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分别进行品质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7.
1975年开始,我们将抗赤霉病作为小麦育种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工作伊始,基础薄弱,在育种的原理、材料、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搜集和鉴定抗赤霉病种质,向高产材料和早熟材料转育抗性抗病亲本是抗赤霉育种的基础材料.九年中共选用43个亲本,其中有的是经过接种鉴定,证明具有抗性而后选用的;有的虽经文献介绍是抗病材料,但后来经鉴定并不抗病而停止使用的.九年来共配制杂交组合3287个,其中抗赤霉病组合1758个,约占一半.  相似文献   
8.
生产率和稳定性是衡量和评选作物优良品种的主要指标,也是推广和利用的重要依据.然而,生产率和稳定性受到品种、环境、品种与环境互作等三个方面的影响.品种与环境互作,表现出个体和群体的多种特征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和补偿作用.因此,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生产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根据江苏省淮南地区1982~1984两年的区试结果,对一批小麦新品种的生产率和稳  相似文献   
9.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由多基因支配的遗传性状,也是衡量籽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高产的前题下,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蛋白质质量,受到国内外小麦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由于对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不仅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花费较多的经费和时间,而且对种子具有破坏性,从而使育种中对这个性状的选择主要集中在高代品系上,限制了从一个选择周期中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度,降低了小麦品质改良的效率。所以,寻找一个适用于分离早代混合群体蛋白质含量选择的有效而非破坏性的方法,对加速小麦品质改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