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椿,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  相似文献   
2.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杂交一代品系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以云南德钦地区的野生紫花苜蓿的优良无性系、云南昆明地区的逸散种紫花苜蓿优良无性系和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牧歌701、Acrora、GT13R)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2006年,2007年对在云南省偏酸性土壤种植的8个杂交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生育期、茎叶比、产草量、越冬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138、152、196表现优异,可作为优良的候选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核桃TT1类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干旱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T1基因(transparent testa1)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有重要作用。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产量和质量均受环境影响。为进一步探索核桃(Juglans regia)抗逆机制,以‘香玲’核桃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核桃JrTT1基因,并进行基因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基因的基本生物功能。结果表明,JrTT1-1、JrTT1-2、JrTT1-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FR)分别为1 014、1 023、1 029 bp,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7 763.51、38 492.94、38 136.36 u,含有氨基酸数分别为337、340、342,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88、7.19、8.89。与其他物种的同源TT1蛋白具有较近的进化关系。且其上游1 200 bp启动子中含有多种与干旱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发现,JrTT1-1、JrTT1-2、JrTT1-3基因在PEG6000胁迫下能不同程度地被诱导表达,且在叶和根中的表达趋势不同。表明JrTT1基因可以响应干旱胁迫诱导,并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核桃逆境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绣线梅(Neillia thyrsiflora)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绣线梅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0.2mg/L,诱导率为90%;MS+6-BA 2.0mg/L+NAA 0.2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7.5;1/2MS+IBA 0.2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66.7%。  相似文献   
6.
2002年对云南德钦地区的野生紫花苜蓿的优良无性系、云南昆明地区的逸散种紫花苜蓿优良无性系和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牧歌701、Acrora、GT13R)的优良无陛系进行了杂交。2006--2007年在云南省偏酸性土壤中对8个杂交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生育期、茎叶比、产草量、越冬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13、138、196表现优异,可作为优良候选杂交种,也为继续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