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QTL分析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从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QTL定位原理、作图群体、方法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QT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马晓玉 《种子科技》2020,(7):30-30,32
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科学构建是实现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分析了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播种前、播种期及播种后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提高了马铃薯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3.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生  李毓珍  马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62-2363,2402
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植物雄性不育可从自然突变中发现,也可通过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则可通过远缘杂交和回交转育,回交转育和保持类型品种、品系间杂交选育。为了保证杂交种的强大杂种优势,杂交制种技术是关键,因此,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应选择严密的隔离区,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期及行比,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晾晒及储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疆羊源STEC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评价羊源STEC在羊产业链饲养阶段的风险。【方法】 从某规模化羊场随机采取2月龄羊的肛拭子样本,EC肉汤增菌后用MAC平板结合双重PCR(stx1,stx2)法分离鉴定STEC,用SMAC平板结合双重PCR(rfbEfliC)法分离鉴定E. coli O157:H7;用K-B法做9类18种药的敏感试验,并用PCR检测相应的耐药基因;用PCR检测STEC的毒力基因(eae,ehxA,hlyA,stx1a,stx1c,stx1d,stx2a等),并检测是否“Top Six”和E. coli O157:H7血清型。【结果】 被检的21只羊中,9只携带STEC(42.86%),其中1只羊还携带E. coli O157:H7;药敏试验显示仅有2株菌对头孢吡肟具有耐药性,对其他药均敏感;所有分离菌均携带stx1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亚型以stx1a(60%)与stx1c(80%)为主,9株STEC不属于“Top Six”或O157血清型。【结论】 该场羊源STEC的携带率较高,主要携带致病力较弱的stx1,有E. coli O157:H7,但是没有“Top Six”血清群;该场羊源STEC对目前的抗菌素普遍敏感,反映了其良好的养殖环境和较少的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优良品种不仅能满足作物高产、稳产需要,也能满足人类各种营养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工业、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作物栽培制度和技术的改革,增强作物抗灾能力。但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今后植物育种应广泛挖掘基因资源,加强生物技术研究,优化育种程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植物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脱毒北京553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茎叶生长快。结薯早.光合面积大;先合能力强。T/R值进展合理;前期先合产物积累主要分配到地上部茎叶,中后期向地下部块根输送迅速增加,源库关系协调。其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栽后的50~70天和90~ll0天。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在新疆地区的污染状况以及遗传多样性,探究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遗传关系,为控制牛源E.coli O157∶H7的传播提供试验依据。将采集的样品在EC肉汤中进行增菌(37 ℃、180 r/min),接着将增菌液划线接种到SMAC平板上,37 ℃培养箱中过夜培养18 h左右。挑取SMAC平板上白色或无色单菌落接种MUG培养基,37 ℃培养18 h左右,将无荧光样品接种到SMAC平板上,37 ℃培养18 h左右,隔天挑取白色或无色单菌落进行PCR鉴定,具有rfbEfliC基因条带的即为阳性菌株。将阳性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扩增(ERIC-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ERIC-PCR结果显示,相似性100%的菌株有3组。从伊犁地区分离到的菌株差异性最大,具有6种分型;其次是乌鲁木齐,具有4种分型。菌株来源多样性最多的在D簇,由此可见通过ERIC-PCR分型,可以进行溯源观察。ERIC-PCR能够区分特定采样点或物种的分离物,它能够证明从不同来源的菌株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的ERIC特性,并聚集在同一个簇群中。该研究中筛选出的E.coli O157∶H7菌株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该方法对于检测不同物种间的细菌差异非常敏感。由此可见ERIC-PCR可以作为E.coli O157∶H7常规监测和鉴定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