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提供番茄灰霉病的早期诊断技术,应用其病原菌灰葡萄孢种特异片段P729分子标志,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室和大田现场标本的评价。结果显示番茄灰霉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在实验室具有特异、稳定和可靠的特点。比较6种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B效果理想。应用建立的分子诊断方法可从0.2μg灰葡萄孢菌丝中获得阳性扩增,具有相当高的灵敏性;大田样本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菌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来自上海的3株灰葡萄孢,扩增、测定其rDNA-ITS和RAPD种特异片段,并分析与之近缘的10种rDNA-ITS序列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灰葡萄孢的ITS1、ITS2和RAPD种特异片段的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147bp,42.18%/43.54%;160bp,46.88%;729bp,46.78%/46.36%。菌种间差异的范围:ITS1为0.014~0.102,ITS2为0.000~0.107。研究表明ITS序列和RAPD种特异片段均可作为灰葡萄孢鉴定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41和406 bp,rDNA-ITS1 GC含量为41.13%,rDNA-ITS2 GC含量为46.80%(闵行区株和金山区株)或46.55%(浦东新区株),rDNA-ITS序列在种内保守性很高,种间差异性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分子特征证实研究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拟霜霉菌;黄瓜白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36和89 bp,GC含量分别为59.56%和66.29%,rDNA-ITS序列在研究材料中保守,与瓜类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完全相同,但与形态鉴别的结果Sphaerotheca fuliginea差异高达4.5%,提示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需进一步澄清和确定。  相似文献   
4.
PCR相关技术方法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CR和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在植物病害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PCR相关技术(RT—PCR、IC-PCR、PCR—SSCP、实时荧光PCR、RAPD和RFLP)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概述我国已检测的植物病害病原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