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林业   38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引言就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一类反映生物生长规律的模型而言,一个好的数学模型,不仅要求对样本资料应具有灵活的切合性能,最小的拟合残差,尽可能少的参数并能做出生物学解释,而且应具备应用简捷和便于在生产中推广的优点。据国外学者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在林业生产和科研教学工作中,我国测树仪器面临着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为了改进和采用新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必须对立木材积和材种出材量进行直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形势下森林经理工作改革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森林经理学科改革和更名是适应现代林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 然,并指出了在新形势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海南桉树、木麻黄实验形数的推导与验证”一文提出的验证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本文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材料,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加以分析和论证,指出其错误之所在,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分解析法及其在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林分生长过程最可靠的方法,是对林分进行长期的重复测定,这样可获得林分生长过程的完整历史记录。但它需要很长时间。因而,一般传统的做法是,设置大量不同年龄的标准地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期内一次得出结果,但工作量很大,且往往会因为林  相似文献   
6.
林分标准密度(立木株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众所周知,对立地生产潜力的测定,林分密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干扰因素。只有将林分密度统一到标准(法正)状态,才能在同一可比的基础上,评估出不同立地生产潜力的高低。因此,如何确定标准林分密度,历来是林学家们关注而又未能完满解决的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点抽样体系的建立,角规测树在我省森林资源清查中已被普遍采用。而角规测树的坡度改正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清查质量。近年来出产的 LG—1型棱镜角规,虽然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工艺上还存在某些不足,使实际应用不便而  相似文献   
8.
单形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杉木为例,根据在南岭山地收集的建模和检验两套样本,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对单形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不同地位指数优势高的生长过程曲线簇存在多形特性,多形模型的预估精度明显高于单形模型,而且单形可视为多形的一种特例,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以建立多形模型为宜;②本文给出的简捷迭代法,只需具备可编程序计算器(如SHARPEL-5100S),便可按现实林分的年龄和优势高实测值,根据所建立的多形地位指数模型,迅速求解地位指数值,既能提高预估精度,便于野外应用,又便于输入计算机处理;③将单形导向曲线方程辰开成地位指数表的几种现行方法,其结果差异较大,而且编成地位指数表应用,有损预估精度和增加计算机处理的麻烦。因此,即使在可以采用单形导向曲线法的情况下,亦应加以改进,以采用生长函数为模型,建立以地位指数为因变量的单形地位指数模型为宜。  相似文献   
9.
<正> 树干解析,是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被广为采用的一项经常性技术工作。为了提高内业计算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编制了利用PC-1500计算机进行解析木内业计算和绘图的程序。经在生产中应用表明,可比常规生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一些省(区)编写的森林调查技术规定(或细则)中,对于幼龄林的蓄积量调查,都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规定:凡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不进行蓄积量调查;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按蓄积量调查的有关规定,调查林分中≥5.0cm的立木蓄积量。执行这一规定的正确方法,无疑应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必须认真地进行目测调查,确定出全林分立木(含<5.0cm的立木)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蓄积量调查的判断依据。显然,所确定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值,是真正代表小班全林分平均水平的特征值,应填写在小班调查卡片的相应栏目内,作为确定小班经营措施和建档管理的基本依据。 (2)当目测调查所确定的林分平均胸径为≥5.0cm时,再按有关规定对林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