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田间采用两向分组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混农模式对龙海市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产前期油茶林地进行连续3年不同混农套种模式的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油茶闽43~#、48~#、60~#3个优良无性系品种之间造林成活率及幼树树体营养生长(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而混农套种模式与CK相比,混农套种的造林成活率略有下降,但影响不显著;但对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混农模式是油茶幼树树体营养早日建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农套种模式可极显著地提高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同时产前期油茶林混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收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产前期油茶林+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混农套种的产前期油茶幼林树高生长提高了47.9%、地径生长提高了33.3%、冠幅平均直径提高42.9%、年平均经济纯收入增加2437.5元/hm2,可以在油茶产区的产前期油茶林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我国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防浪护岸、维护海岸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红树林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红树林的生态利用价值,最后提出有效、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红树林资源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