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1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2.
用γ射线照射杂交籼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成熟胚、幼胚及愈伤组织,研究其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幼胚在培养前经1kR照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成熟胚的最佳照射量为2.5—5.0kR,而照射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则以250R为佳。经照射处理的培养物,其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显著提高。通过离体诱变方法已选得10份有希望材料,其中8份保持系和2份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诱变处理对小麦体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供试材料为52份冬小麦品种。以其中7份先行干种子30KRγ射线照射处理,然后从M#-1成株中取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M#-1的平均出愈率比对照提高40%,分化率保持不动,分化历期延长10天,得苗率显著增高。对4份材料的成株分别在原胚期及幼胚期进行1KR照射处理,取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原胚期的出愈率比对照成倍提高,分化率却降低一半,得苗率随之下降;幼胚期的出愈率不变,分化率提高,得苗率增加。用12份材料的愈伤组织进行1KR照射处理,分化率显著下降。其它29份材料用5-100KR不同照射量处理,发现5KR是抑制分化的照射量,25KR是抑制生长的起始照射量。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明显较低 ,表现白化。突变体W1白化苗中的Chla和Chlb含量同时下降 ,Caro Chl的比值增大 ,说明该突变体属于不是由Caro降低而导致的总叶绿素缺陷型。白化苗中Chl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原叶绿素 (酸 ) (Pchl)、镁原卟啉 (Mg proto)、原卟啉IX(ProtoIX)含量减少 ,而δ 氨基酮戊酸 (ALA)和胆色素原(PBG)大量积累 ,证明突变体W1低温下Chl生物合成卟啉原形成部位受阻  相似文献   
5.
DNA遗传标记及其在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庆尧  高明尉 《核农学通报》1995,16(3):196-198,F003
  相似文献   
6.
水稻人工种子制备及其萌发植株的初步研究邢小黑,沈毓渭,高明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南京210014;浙江农业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APreliminaryStudyonPreparationofArtificialSe...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子在用γ射线照射前先行液氮冷冻处理会加剧二叶期秧苗的生理损伤程度,若再予以咖啡因浸种处理,则损伤进一步加剧。俟秧苗进入三叶期以后,生物损伤的加剧作用很快消失,但对抽穗期的延迟仍有影响。 γ射线与咖啡因的交互作用见于水稻生长后期,反映在结实率上较为明显。 二叶期的苗高与总根长,苗高与成苗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液氮与咖啡因可视为辅助的诱变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稻麦辐射育种工作中有关选育目标、基础材料的选择、照射量的选定、M_1和M_2代的群体规模和种植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性或归纳性的初步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及其类似物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水稻种子及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在含2,4—D、NAA和6苄基嘌呤的N6培养基上。研究了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及其组合、赖氨酸类似物S—氨乙基半胱氨酸(AEC)、羟脯氨酸(Hpr)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上述氨基酸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赖氨酸+苏氨酸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被甲硫氨酸部分解除。AEC在0.25mM时即具强烈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部分地被赖氨酸解除。Hpr也抑制愈伤组织生长,其抑制作用可被脯氨酸(Pr)完全解除。在适当浓度下,同时添加Hpr和Pr可大大提高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文中还提出了用作突变俸离体筛选剂时,氨基酸及AEC,Hpr的可选用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83  
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RVA谱(用粘度速测仪RVA测得的粘滞性谱)和米饭质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优质和劣质品种。公认的食味较好的优质品种的RVA谱往往崩解值大多在100RVU(RVA粘度单位)以上,而消减值小于25RVU,且多数为负值;相反,食味差的品种崩解值低于35RVU,而消减值高于80RVU。米饭质地与RVA谱特征存在密切关系,米饭硬度与消减值极显著正相关,γ高达0.902#+**,与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γ为-0.772#+**;米饭粘性恰好相反,与消减值和回复值的γ分别为-0.800#+**和-0.718#+*。米饭的硬度与AAC的相关性因所用品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粘性始终与AAC呈极显著负相关,γ在-0.869#+**左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AA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2#+**和0.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