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翻译原本的选择主要受一定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需求以及译者的价值取向。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可以分为四次: 早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及五四运动以来的翻译活动。每一次翻译活动中翻译原本的选择都和那一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出版以来,洛丽塔的身份之谜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临终独白的主人公,洛丽塔身份的“真实性”颇值得怀疑,她是亨伯特被压抑了的欲望的隐喻。作为亨伯特无意识的一种建构,洛丽塔是亨伯特无意识欲望的一个出口,一朵绮丽的“镜中花”。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上帝之子》用令人颤栗的笔触,讲述了巴拉德暴力、凶残、怪诞的一生。童年时期父母的缺位、混乱的生活环境,以及暴力的合谋,致使他未能完成伦理选择,进而认同了动物伦理,通过暴力建立了骇人听闻的"地下王国"。最后,经过乔伊斯式的"顿悟",他认识到自己一丝尚存的人性,通过走向死亡,完成了伦理选择。在人类伦理失序的语境下,借用"上帝之子"之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巴拉德面临的种种伦理困境,并通过其作出的正确伦理选择最终完成了对社会的回归,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切关照。  相似文献   
4.
文化身份是一个流散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点的标志,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一个弱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真实存在所关注的核心。赖特、艾里森和莫里森等几代美国黑人作家为此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政治追寻的意义。这一黑人民族文化身份追寻的过程揭示:黑人民族只有找到自己的根——黑人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到与白人抗衡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找到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 在目前果树矮密栽植中,用环剥等外伤手术控制树冠大小已作为一项普遍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应用。特别是在乔化密植栽培技术下,控制树体过旺的营养生长,以促进早结果,以果压冠,达到密植的目的,环剥的作用更为显著。环剥主要是通过在一定时期内调节树体内营养分配,增加环剥口以上部位光合作用的积累:提高地上部 C/N(碳、氮)比值,来实现其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双方既互相矛盾,又相互依赖。因此,在果树上应用环剥技术时,一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