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RNA干扰技术在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疾病传播媒介,分布广泛,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严重。RNA干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新秀丽小杆线虫、黑腹果蝇、真菌及哺乳动物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蜱体内RNA干扰的机理,RNA干扰方法以及在鉴定蜱基因功能、疫苗抗原筛选以及蜱与蜱传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10~14天后服用贝那普利(10~20)mg/d,上午8时顿服,总疗程4周.共治疗观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24h血压.结果4周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谷/峰比值分别降低54.1%和65.6%.结论贝那普利每日1次投药能有效的控制轻、中度EH患者24h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4.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10周年焦作市畜禽防疫灭病成绩显著陈建军,高晓爱(河南省焦作市畜牧兽医工作站454150)1985年,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颁布实施,从而使畜禽防疫灭病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10年来,由于坚持了依法管理,焦作市的畜禽...  相似文献   
5.
枣在我国种植历史长久,药食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笔者所在的东至县洋湖镇具有枣树种植和蜜枣加工的传统优势,通过综述枣树栽培和蜜枣加工的关键技术,并简要提出枣业产业化的思路,以为当地在新时期振兴枣产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的乙烯受体基因,并利用qRT-PCR检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草菇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1-MCP对草菇保鲜的分子机理.结果 表明:在草菇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GME317、GME1797、GME2633、G...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超级稻氮钾肥综合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172.5、207、241.5kg/hm2)和3个施钾水平(216、288、360kg/hm2),以不施氮钾肥的处理(N0K0)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桂两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田块的基础地力产量(N0K0处理)较高,产量达到7.99t/hm2。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桂两优2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6.44%~37.27%)、硝酸还原酶活性(19.33%~107.19%)、可溶性蛋白含量(10.90%~36.43%)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14.25%~76.99%),进而获得了更高的产量(9.39~10.63t/hm2),但不同施氮量和施钾量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基础地力产量与本试验田相当的田块,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的生理特性对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敏感程度较低,氮钾肥施用量超过172.5kg/hm2和216kg/hm2,增施氮钾肥并不能显著改善其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求解治理蝗灾的最优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蝗灾发生时,需要迅速有效地控制灾情,防止灾情扩大,并要找出最经济的治理策略。同时,标本兼治的治理方法一直是农业部门多年关注的重点。考虑到蝗灾的不同种类特点及现有治理蝗灾各种方法的不同侧重点,综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衡量各个治理方法的权重指标和对比运算公式,最后根据最近的灾情情况进行验证,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晓  白阳明 《福建茶叶》2022,(2):278-280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广茶文化首要是做好茶叶名称外宣翻译.本文从文化翻译观出发,梳理了当前茶名外宣翻译的问题,即茶名翻译标准不统一、茶名翻译中的错译漏译问题和缺乏茶名外宣翻译专业团队,并尝试给出了两种解决对策:培养专业研究茶文化的外宣翻译团队和根据茶叶命名依据进行分类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