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由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在甘肃发生危害,造成部分品种植株枯死,严重减产。为筛选防治玉米藤仓镰孢茎腐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2.5%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和70%丙森锌WP对藤仓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12.5%戊唑醇EW,其EC_(50)值为0.0831μg/mL;较强的是10%苯醚甲环唑WG和75%肟菌·戊唑醇WG,其EC_(50)值分别为0.2927μg/mL和0.3914μg/mL;70%丙森锌WP和75%百菌清WP的毒力相对较强,EC_(50)值分别为0.6404μg/mL和0.7487μg/mL;2%春雷霉素AS毒力最弱,EC_(50 )值为45.6161μg/mL。玉米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对75%肟菌·戊唑醇WG、0.3%四霉素AS、80%代森锰锌WP和2%春雷霉素AS的敏感性相对较强,对75%百菌清WP、77%氢氧化铜WP和50%烯酰吗啉WG的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裂区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3个灌水量分别为3 750 m3·hm-2(W1)、4 500 m3·hm-2(W2)、5 250 m3·hm-2(W3),栽培方式为副区,2种方式分别为垄作(B1)、平作(B2),探索不同灌水量和栽培方式对河西荒漠化地区菊芋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大,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速效钾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W2B1处理表现最佳;W2B1处理菊芋株高、茎粗、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1.94%~19.79%、2.71%~28.87%、8.22%~31.68%、12.22%~57.81%和12.31%~58.01%。W1B1处理菊芋块茎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菊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7.25%~18.19%、1.35%~6.19%、4.20%~39.67%和7.58%~19.10%。菊糖含量表现为W1B1>W2B1>W2B2>W1B2>W3B2>W3B1,灌水量增大不利于菊糖在块茎中积累;相同灌水定额下,垄作方式比平作更有利于块茎菊糖积累。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菊芋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发现,灌水量4 500 m3·hm-2配合垄作方式效果最佳,灌水量5 250 m3·hm-2配合平作方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药剂并制订防治方法,选择5种药剂,采用药剂拌种和拌种+喷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25%精甲·咯菌腈和18%吡唑醚菌酯拌种处理对小茴香出苗安全,均能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其中18%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优于6.25%精甲·咯菌腈。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分枝抽薹期和开花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其中喷施20%氟酰羟·苯甲唑的防效优于32.5%苯甲·嘧菌酯和80%代森锰锌。由此可见,小茴香根腐病的防治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选用18%吡唑醚菌酯拌种+20%氟酰羟·苯甲唑喷施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综合防效较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药用植物种植年限的增长,病害的发生随之多样化,从而导致药源植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了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药用植物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累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从药用植物连作的危害、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和连作障碍缓解措施3个方面分析了连作障碍的形成和缓解方法,对连作障碍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