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山东“8.17”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非常规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省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计算分析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几种热力环境指数在这次强降水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山东这次暴雨主要出现在西风槽东移、副高南退过程中的副高西北侧边缘,具有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暴雨范围大且区域集中和强降水时段集中的显著特点。②低层冷空气的侵入、地面倒槽和切变线的辐合作用,有利于增强降水的强度。③强盛的偏南气流是这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④这次暴雨有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⑤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热力环境指数对鲁南这次强降水有较强的反应能力。⑤强回波在费县维持时间较长是费县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较强的偏南气流、湿层深厚是费县出现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⑦费县特殊地形对特大暴雨有很大贡献。雷达资料可以更细地反映天气过程,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关注地形影响对预报强降雨及其分布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