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为将来计划烧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对照样地和轻、中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53~8.90、1.83~9.01、1.99~10.79、2.22~9.99 mg/kg。土壤硝态氮在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季节变化显著(P0.05)。[结论]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硝态氮含量在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可矿化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云敏  胡海清  孙龙  袁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08-107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碳矿化率及矿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矿化量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在60 d的培养期内,不同月份不同强度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均表现出随着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整体表现为对照样地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度火烧样地>轻度火烧样地,但差异不显著;土壤碳矿化累计释放CO2-C总量表现为对照样地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度火烧样地>轻度火烧样地,且差异显著,不同月份间土壤碳矿化累计释放CO2-C总量9月份高于5月份,且差异显著。[结论]为揭示兴安落叶松林下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河林业局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采用岭估计的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预测岭回归方程。同时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4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草原地区林甸、虎林和嫩江三个地区分别设置样地,研究三个地区混合草本种类可燃物燃烧性和10种草本燃烧性,采用外业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草本可燃物的燃点、热值、灰分、绝干含水率等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对草原草本燃烧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黑龙江草原混合草本可燃物绝干含水率由小到大依次为林甸<嫩江<虎林;载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林甸<嫩江<虎林;灰分由小到大依次为嫩江<虎林<林甸;燃点由小到大依次为虎林<林甸<嫩江;热值由小到大依次为虎林<嫩江<林甸,从综合燃烧性量化指标排序,燃烧性林甸<嫩江<虎林,虎林燃烧性量化指标最大,草原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相对较低。10种草本可燃物,绝干含水率、灰分百分含量最低的是苔草,最高的是山莴苣;热值最小的是山莴苣,最高是芦苇;草本可燃物燃点最低是山莴苣(243℃),最高的是地榆(252℃)。从综合燃烧性量化指标排序,苔草燃烧性量化值最小,燃烧性最强,山莴苣燃烧性量化值最大,燃烧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张念慈  许志峰  魏云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47-12948
介绍了可燃物因子对落叶松防火林带阻火性能的影响,并从景观尺度和空间分布上提出了可燃物调控技术,以期提高落叶松防火林带的阻火性能,减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云敏  袁强 《林业科技》2015,40(3):18-19
不同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铵态氮的影响表现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铵态氮随着火强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土壤铵态氮在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差异,且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1月份.  相似文献   
7.
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方法。回顾了上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整个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一些著名专家对森林可燃物载量静态、动态模型的研究和遥感技术在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评价了遥感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揭示兴安落叶松林下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动态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235.14~520.13 mg/kg,占总有机碳含量的0.26%~1.86%。对照样地与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86.08~513.25、252.47~567.38、278.63~520.13和235.14~497.89 mg/kg,说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降低。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呈负线性相关,与土壤温度、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线性相关。[结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3~10.15g/kg、3.06~12.37g/kg和2.16~11.66g/kg,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5.69%~19.60%,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轻组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显著度不同;不同强度火烧样地中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5.09~54.59g/kg、35.83~64.15g/kg和23.83~51.11g/kg,重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为80.40%~94.31%,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高强度、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对照样地、高强度。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含水率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灾害经济理论原理出发,利用边际分析及单一可变防火要素的最佳投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防火成本、扑救成本、火灾损失及减灾效益的关联性,提出了森林火灾的扑救及其投入应建立在考虑减灾效益基础上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