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新型杀虫剂甲磺虫腙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氯苯甲酰氯、苯甲醚、甲基磺酰氯、水合肼、丁酮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杀虫剂甲磺虫腙(试验号:ZJ0967),其化学名称为甲磺酸-4- 苯酯,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甲磺虫腙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特别是对粘虫Mythimna sepatar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进一步毒力测定表明,甲磺虫腙对斜纹夜蛾的LC50值为8.45(7.69~9.62) mg/L,其杀虫活性与虫酰肼相当,但低于氟啶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0%甲磺虫腙WG在有效成分为210~420 g/hm2时,对斜纹夜蛾7 d的防效可达88.6% ~93.9%,未观察到对作物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
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氯苯肼盐酸盐( 1 )和1,1,3,3-四甲氧基丙烷( 2 )为起始原料,经环化、Vilsmeier反应得1-(3-氯苯基)-1H-吡唑-4-甲醛( 4);(4 )与3-三氟甲基苯乙酮( 5 )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取代芳基烯酮类化合物( 6 ),再与水合肼发生环化反应得3-(3-三氟甲基苯基)-5-(3-氯苯基-1H-吡唑)-4,5-二氢吡唑( 7),其与取代异氰酸酯 作用,制得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颖的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 500 mg/L 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达100%,而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均无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氯胺嘧草醚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其吸附-解吸特性及移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常数(Kf值)范围在6.991~18.49之间;不同土壤对其的吸附作用强弱依次为:黑土 > 水稻土 > 褐土 > 潮土 > 红土。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有机碳吸附常数(KOC)范围在704.4~1 579之间,推测其在土壤中具有低移动性;薄层层析试验也表明,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弱。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绝对值均小于40 kJ/mol,表明其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其K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解吸试验表明,氯胺醚在其中3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存在滞后现象。研究表明,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氯胺嘧草醚不易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及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ASF疫情,针对性地从政府、生猪合作社、生猪养殖户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防止ASF在中国的进一步扩散,尽早根除ASF。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新的含2-噻唑基丙烯腈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4-芳基噻唑-2-基)乙腈与酰氯在吡啶或氢化钠存在下反应,合成了9个2-(4-芳基噻唑-2-基)-3-羟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利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供试浓度下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5f 在100 mg/L下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的抑制率超过90%,化合物 5e 在250 mg/L下对蚕豆蚜Aphis fabae的致死率达95%。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e 对蚕豆蚜的活性优于对照化合物2- -3-羟基-3- 丙烯腈( 6 )。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转基因白桦的控制授粉杂交子代家系、正反交子代家系以及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家系间的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各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及种子活力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1.09%~73.16%之间,遗传力在98.00%以上;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0.803与0.896。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正反交群体的外源基因检测表明:外源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效率高于雄配子,雌、雄配子外源基因传递效率分别在60.00%、30.00%左右。杂交子代家系外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有1个插入位点,1个株系有2个插入位点。卡方检验表明: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一个的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1∶1的分离规律;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2个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3∶1的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含七氟异丙基的3-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0 mg/L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中 8j 在4 mg/L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8日,中国已有24个省份相继发生100起非洲猪瘟(ASF)疫情,目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进一步扩散至全国的风险。针对该病的流行现状及影响,提出要吸取国外ASF防控的教训,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构建政府、生猪合作社、生猪养殖户三位一体的ASF疫情风险防控体系,即以实现三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合理布局与组织为主线、防控业务流程为核心、三方博弈均衡下疫情信息充分对称为最终落脚点的动态网络,以期能把控疫情,最终根除ASF,实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