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9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开炬 《林业科技》2007,32(1):29-32
用40%氧化乐果、40%乐果、2.5%高渗吡虫啉、18%杀虫双4种农药的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进行秆部注射防治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新害虫--密竹链蚧(Bambusaspis miliaris)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乐果原液2~5 ml秆部注射防治该蚧成虫或若虫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达93.8%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苦竹是一种优质的笋竹两用竹种。其笋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其竿是制作工艺品和造纸等的优良用材。 1.林地准备。苦竹要求造林地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较深厚,土壤疏松而又肥厚,无水渍但湿润的平缓山坡、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尤溪县调查了严重危害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is(Russell)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的发生与坡向、坡位、竹林密度、竹龄、竹秆高度、经营管理等关系密切;不同环境对生长发育影响较明显,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要晚3~7d,坡地干燥环境不同虫态自然死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但阴湿环境害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在竹秆上分布规律由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所决定,虫情调查和标准地设置,要综合考虑竹秆的不同高度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竹龄、竹林密度和经营管理等因素取样.防治必须采取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九阜山杀虫杀菌植物资源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杀虫杀菌植物资源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有文献未报道的杀虫杀菌植物75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4科69属74种,主要集中在菊科、唇形科、大戟科、乔本科、蔷薇科和桑科,现予增补。同时,列出每种杀虫杀菌植物的科名、中名、学名、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以及分布海拔,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观赏竹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尤溪县竹类植物资源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文献未记录的竹类9种,加上原有已记录的竹种,尤溪县境内共有竹类11属64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11属39种。阐述了每种观赏竹的生态与观赏特性、园林配置及应用特点。针对尤溪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观赏竹的前景和对策,为合理开发与利用观赏竹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密竹链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竹链蚧Bambusaspismiliaris(Boisduval)是为害毛竹秆部的一种新害虫。该蚧在福建三明中村、尤溪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产卵、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与8月中下旬,第二代产卵、孵化盛期为11月中旬和翌年5月上中旬。卵量7~165粒。每年5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为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8.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杀虫抗菌作用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可作为农药使用的野生蕨类植物共有21种,分属12科18属,主要集中在鳞毛蕨科(5种)、紫萁科(2种)、凤尾蕨科(2种)、乌毛蕨科(2种)、金星蕨科(2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种类有海金沙、紫萁、蕨、狗脊蕨、蜈蚣草、乌毛蕨、阔鳞鳞毛蕨等。介绍了每种杀虫抗菌蕨类植物的生境、主要化学成分、活性部位和作用方式,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纤维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纤维植物共有53科111属180种。可优先考虑开发利用的种类主要有马尾松、毛竹、五节芒、杉木、闽粤栲、琴叶榕、苦楝、白背叶、东南野桐、毛瑞香、了哥王、北江荛花、灯心草、白茅、南蛇藤、山乌桕、枫杨、野葛、肖梵天花、扁担杆、苎麻、小构树、葡蟠等。对该区纤维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数量、利用部位及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对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和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e、密竹链蚧B.miliaris等绿竹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了解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行为是有效选择天敌用于生物防治成败的关键,为此,观察研究了大突肩瓢虫捕食居竹伪角蚜的行为以及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突肩瓢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取食、清洁、静息、整翅、排泄6个过程,以积极搜索式为主,偶见坐等捕食。幼虫无展翅和清洁行为,且排泄和静息行为较少发生。在饥饿状态下,成虫整个捕食过程各行为所占的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时间、搜寻时间、静息时间、清洁时间,取食时间占观察总时长的47.02%;各龄幼虫的取食时间显著长于搜寻时间,虫龄越大,取食时间越长;嚼食时间随虫龄的增大而缩短,成虫的嚼食时间显著短于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