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5篇
园艺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溢油的原因、变化过程、危害和应急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海上货运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油船的数量和吨位也越来越大。随着石油进出口量的增加,油轮进出港次数的增加,船舶发生海损事故的几率也增加。近年来,在中国海域和国际上都发生过不少船舶溢油事故,而且都给海域和沿岸陆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石油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喷井、海底漏油等也对海洋环境带来了威胁。石油作为全球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杏杂合位点共显性标记的分离方式及连锁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秋平  刘威生  刘宁  张玉萍  刘硕  魏潇  刘有春 《园艺学报》2011,38(10):1983-1990
以‘串枝红’ב金太阳’杏的F1代为材料,在分析共显性标记分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构建了两张杏分子连锁图谱。‘串枝红’图谱共14个连锁群,包含37个SSR标记和32个SRAP标记,连锁群总长度为1086.6cM,每连锁群平均长度77.6cM,标记间平均连锁距离为1...  相似文献   
3.
中国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潇  章秋平  刘威生 《园艺学报》2020,47(6):1203-1212
从李种质资源收集、不同栽培种起源关系、中国李不同栽培品种群间的演化关系以及资源鉴定评价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国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针对李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李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NCBI数据库和蔷薇科基因组数据库中的数据对48个果实PG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个进化支中都包含与果实软化相关的PG基因,属于A支和属于B支的PG基因有明显的功能差异。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3个进化支中的PG基因存在多个差异位点,A支和C支PG基因的N端比B支短60 ~ 70个氨基酸。PG基因结构(包括启动子、内含子和编码区)的变异对其功能差异有重要影响。对苹果和桃的PG基因进行了基因组精确定位,其附近存在果实软化相关性状标记。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滨州、东营、潍坊市地处渤海湾、莱州湾沿岸,处于半干旱暖温带东亚气候区,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4℃以上,海水盐度10~35,pH值7.2~8.7,自然条件优越,是山东省文蛤的主产区。该地区有着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而且,受黄河水入海的影响,携带的泥沙使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7.
海蜇的加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年的8~10月是海蜇的收获加工季节。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如果只用食盐腌渍海蜇,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  相似文献   
8.
以金冠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0、0.5、1.0、2.0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简称1-MCP)处理,研究不同浓度1-MCP对金冠苹果冷藏期间果实硬度、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壁组成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冠苹果冷藏期间果实软化严重,1-MCP处理对抑制金冠苹果贮藏期间果实软化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减缓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降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峰值。呼吸作用与乙烯释放引起金冠苹果软化,纤维素酶是导致软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中国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更好地明晰不同来源中国李栽培品种的多样性、遗传结构差异以及与同域近缘种的关系,将有利于明确中国李驯化扩散历程以及近缘种在栽培驯化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中国李地方品种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2对SSR分子标记,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48份种质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包括38份不同来源的中国李种质、10份变异类型或近缘种。通过GenAlEx 6.41软件评估22对SSR引物的多态性,对参试种质按不同来源分析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48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分析图;并根据贝叶斯模型的Structure 2.2软件分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结果 基于48份供试材料的数据,22对SSR引物等位变异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54个;总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其中有51.8%的等位变异属于稀有等位变异。在不同居群间进行比较,根据平均有效等位变异(Ne)、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可以看出,南方品种群的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东北品种群;而杏李的多样性最低,且明显低于华北品种群。通过分子方差分析,认为中国李的多样性有6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仅有3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基于遗传分化系数和Nei’s遗传距离的数据比较,认为不同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同时不同地理来源种质间存在适当的基因交流。树状聚类分析暗示国外育成品种与我国南方品种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华北品种群与杏李关系密切;东北品种群与乌苏里李关系紧密。群体结构分析可以将栽培中国李种质资源划分为南方小果脆肉品种群、南方大果品种群(包括国外育成品种)、华北品种群和东北品种群。结论 我国南方地区中国李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按东北品种群、国外品种群、华北品种群顺序依次降低。东北品种群为了提高适应性融入了乌苏里李基因;杏李是从华北品种群中高度驯化后的特化类型,且该类型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了其高度杂合性状态。我国南方江浙地区的大果型种质对国外育成品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元庆  张秀珍  孙玉增  靳洋  刘义豪  孙珊  魏潇 《水产学报》2010,34(10):1572-1578
2009年6-12月在烟台四十里湾某栉孔扇贝养殖区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重金属的富集有明显的选择性,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25 495,对铜富集系数为1 453,对铅的富集系数为258。对镉的富集与其生长周期呈显著正相关,而Cu、Pb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在体内的增加趋势并不明显。栉孔扇贝各组织中重金属Cd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闭壳肌中Cd含量仅为内脏团中的1/5。研究发现,栉孔扇贝的主要饵料浮游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效率远大于Pb、Cu,滤食浮游植物是栉孔扇贝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途径。文中还对栉孔扇贝的人体消费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人体消费参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