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80~1982年,针对油菜亩产300斤以上,在不同时期施用氮素化肥对油菜器官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油菜亩产300~400斤,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时期.试验地为中稻茬,轻壤土,肥力中上等.供试品种扬2008.试验处理见表1.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981年为1.5厘,1982年为2.0厘,重复三次.株行距0.6×1.2尺.9月20日播种,分别于10月26日、11月1日移栽.基肥每亩施堆肥100担,菜籽饼100  相似文献   
2.
油菜冬壮是高产的基础,春发则是高产的关键。春发油菜单株绿叶数多,叶面积大,茎秆粗壮,分枝多,干物质积累也多,有利于角果和籽粒的发育。扬油1号于3月10日左右进入抽薹期,4月初始花,4月下旬终花进入角果发育成熟期。从蕾薹期至成熟期是油菜增角、增粒、增重的关键时期。现将此阶段的生育特点、主要形态指标与实现三增夺高产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蕾薹期 1.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主要形态指标: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100、150和200ppm多效唑于油菜薹高20cm时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抽薹速度、最大叶长、柄长和叶宽都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产量结构诸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增产1.2%—8.6%;花期和熟期随浓度提高推迟2—4天;抗倒性极显著提高,菌核病极显著降低。因此,修饰株型是减轻病害和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扬油1号(原40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1976年用(杂67×米达斯)作母本、(杂67×华油632)作父本进行复式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在淮南地区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 扬油1号于1981~1983年参加扬州市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7.6公斤,比宁油7号增产18.6%,居首位。1983~1985年  相似文献   
5.
以改良后的上海黄籽白菜型地方种为母本,与引自澳大利亚的黄籽双低品种Jumbeck杂交,成功地选育出了高产、优质、多抗、早熟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扬油三号。试验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可达1875~2250kg/hm2。品质优,芥酸、硫甙含量分别为0.24%和29.14μmol/g,符合国家双低标准。熟期早,在扬州常年于5月15~18日成熟,适宜作棉花前茬、单季水稻秧池田和场基地种植。抗逆性强,抗(耐)病性、抗倒性均好于对照扬油二号。在选育方法上,采用先高产后优质的技术路线,低世代注重产量、熟期、抗性等性状的选择,以自由授粉为主,入选单株较多,保证优质基因不丢失,高世代通过测定获得双低材料,再经几代的混合选择,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