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年生非均匀密度种植的香椿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施肥、浇水和截干试验,研究3因素对香椿萌芽生长和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实施7d时,香椿开始萌发幼芽,其平均萌芽数和成枝数分别是4.1~7.7芽/株和1.4~2.2枝/株;50、70d时,香椿芽直径和芽长分别为2.8~4.0mm、3.5~8.3cm和2.9~4.2mm、4.0~9.0cm。试验实施的70d内分2次采摘芽菜,其总产量及其产值分别达661.3~3 161.8kg/hm2和13 225.2~63 236.0元/hm2。处理组合间,萌芽生长和芽菜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影响,有机肥是影响此二指标的关键因子。芽菜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每株施有机肥0.25kg,定干高20cm和每4d浇水1次。  相似文献   
2.
遮荫、微波辐射和IBA浸种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遮荫(全光照、遮荫75%)裂区下的L9(34)正交设计对云南松种子进行微波辐射(A1、A2、A3分别为0、5、10 s)、IBA浸种(B1、B2、B3分别为0、0.10、0.20 g·L-1)试验,探究其对云南松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受微波辐射与IBA极显著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全光照条件下,苗木地径的实际优水平组合为A2B1(微波辐射5 s+清水浸种)、A3B2(微波辐射10 s+IBA0.10 g·L-1浸种),与理论优水平组合A1B1(对照)不符;遮荫75%条件下,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优水平组合一致,均为A1B3(无辐射+IBA 0.20 g·L-1浸种)。2种小环境苗高的优水平组合均为A1B2(无辐射+IBA0.10 g·L-1浸种),与实际结果相一致。微波辐射抑制云南松苗木生长;与之相反,IBA浸种促进苗高生长,IBA 0.10 g·L-1浸种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全光照苗木的平均地径极显著大于遮荫苗木的平均地径,而平均苗高极显著低于遮荫苗木的平均苗高。  相似文献   
3.
王芳  蒋继志  鲍雪  惠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49-50,55
为明确YH-1菌株的培养条件,利用平板培养法对该菌株的部分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麦培养基或PDA培养基(pH5~7)上、6%~8%NaCl、无机盐组合(2.0%MgSO4+0.6%K2HPO4+0.5%KNO3+2.0%Na2SO4)、蔗糖为碳源的条件下25~27℃培养7d,YH-1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大(12.8 mm/d)、产孢量也最高(63.12×105个/cm2),为进一步利用该菌株筛选抗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著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NB8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NB8(Streptomyces albus)菌株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 festans)的抑制效率,本试验采用滤纸片法以单因子试验对拮抗放线菌NB8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将NB8菌株经高氏一号液体培养5 d的种子液,以125 mL/250 mL的装液量...  相似文献   
6.
全光照和75%遮荫作为裂区,微波辐射和IBA浸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裂区下的正交试验,了解以上3因素对云南松苗木胚根和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和胚轴在全光照时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2 B1和A1 B2;在75%遮荫时分别为A1 B1和A2 B2,仅胚轴在全光照时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试验结果相一致。全光照下微波辐射促进胚根伸长,而75%遮荫下其促进胚轴伸长。0.1 g/L的IBA浸种促进胚根和胚轴的伸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L9(34)正交设计,在温棚内开展定量水分控制的云南松苗木培育试验,了解浇水间隔和浇水量及其处理组合对苗木针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9个处理组合的叶绿素a、b及其总的、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28~0.944、0.053~0.268、0.517~1.211、0.130~0.257 mg/g、9.400~28.235 μg/g、0.312%~0.382%。2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的处理组合,即短间隔与较少浇水量的组合有利于叶绿素a、b及其总的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之相反,3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长间隔少量浇水)的处理组合则提高脯氨酸含量,以抵御干旱对苗木的伤害;1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提高蛋白质的积累。处理组合间以上6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短间隔少量浇水是解除云南松蹲苗现象、培育无蹲苗期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松针和腐殖土覆盖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和幼苗保存的影响,采用L9(3 4)正交设计实施.处理组合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保存率和种子成苗比分别为31.2%~68.0%、22.3%~42.2%、59.7%~90.2%和1.9~5.6,0.50 cm腐殖土和0.20 kg/m2松针覆盖的各项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其它的(然而种子成苗比与之相反).腐殖土覆盖厚度、松针覆盖量及其交互作用分别是发芽率(种子成苗比)、发芽势和保存率的主导因子;因子水平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生物被膜检测方法耗时、费力、低效的问题,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为例,研究荧光高光谱技术对不同细菌生物被膜进行种类识别和成膜能力评价的可行性。采集细菌生物被膜样本荧光高光谱图像,并基于5种方法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 machine,SVC)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model,PLS-DA)细菌被膜分类检测模型。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分别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相应简化模型。结果显示:细菌生物被膜种类识别全波长和特征波长模型中SVC性能均优于PLS-DA,最优模型为None-SPA-SVC,校正集和预测集分类准确率均为96.67%。在细菌生物被膜成膜能力的全波长模型分类判别中,SVC算法整体上分类准确率优于PLS-DA;对于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