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R基因同源序列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对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NBS保守区而设计的特异简并引物,对荔枝、龙眼、芦柑、柚子及银杏的基因组DNA进行体外扩增.其中一对引物(P1/P2)在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中获得的扩增产物均表现为一条大小约500bp的明亮谱带,而银杏扩增产物的亮带则在约750bp处,且弥散在400 ~ 1000bp之间.另一对引物在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中没有特异扩增带,而在银杏中获得了一条400 ~ 600bp的较亮的宽带.将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的500bp特异扩增带以及银杏的400 ~ 600bp条带回收克隆,并分别筛选几类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15个片段的序列.经比较发现,来自荔枝、龙眼、芦柑和柚子的12个片段均属于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与已知R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15.5% ~ 47.1%;而3个来自银杏的片段均不是RGA,其中1个与反转录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另2个在GeneBank中没有找到同源序列.该结果显示,应用同源扩增技术克隆果树RGA是可行的,但银杏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其抗病基因的结构与现代物种可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银杏第1染色体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察了50个银杏根尖的染色体,发现在约半数根尖中,最大的1对染色体(第1染色体)随体有差异,其中1条随体较大而明显,另1条则很小.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了随体较为明显的那条第1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进行2轮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300-3000bp的扩增片段.用第2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得到了约含有75000个重组子的该染色体DNA文库.随机挑取66个重组子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大小主要分布在500-2000bp,平均为800bp.该文库为银杏第1染色体特异探针的筛选、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克隆以及性染色体的鉴别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柚cDNA中NBS-LRR类R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黄代青  王平  吕柳新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80-1584
 提取柚花柱的总RNA,通过逆转录合成其cDNA,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的NBS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cDNA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 bp的PCR产物,对连接产物进行酶切归类,筛选得到不同类别的克隆12个,并进行了测序。通过序列同源比较分析发现,其中有10个片段属于NBS-LRR类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RGA),与已知植物R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1.5%~47.1%。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显微技术对王官溪蜜柚 (Citrusgrandis cv.Guanximiyou)和度尾蜜柚 (Citrusgrandiscv.Duweimiyou)自交和互交亲和性进行了观察 .发现两品种自交和互交花粉在柱头上都萌发正常 .自交花粉管进入柱头组织后 ,大部分在伸长过程出现破裂 ,伴随有内容物渗出 ,在花柱道内缘有胼胝质出现 ,但仍有部分花粉管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 ,并从胚柄处进入胚珠 ,在珠心组织里 ,观察到胼胝质的积累 ,其中大多数王官溪蜜柚和少数度尾蜜柚胚珠的胚囊位置出现强烈的荧光亮点 .而互交的胚珠中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 .由此可见 ,两品种的自交组合在花粉管进入柱头组织 ,直至进入子房、胚珠的整个伸长过程中 ,存在一系列不亲和反应  相似文献   
5.
村建能够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人工染色体文库可以加快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速度。为了克隆水稻突变基因的需要,我们利用pYLTAC7载体构建了籼稻品种H359基因组的TAC文库。该文库包含41088个克隆,保存在107块384孔板中。插入片段大小在50—100kb之间,平均插入大小为77kb,推测该库覆盖水稻基因组接近7.4倍。  相似文献   
6.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长果种黄麻单染色体未克隆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芳  黄代青  吴为人 《作物学报》2006,32(8):1184-1187
单染色体分离、扩增和克隆技术对植物的遗传研究(尤其对那些遗传研究基础薄弱的植物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用玻璃针显微分离法成功分离出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品种闽引一号的单染色体80条。用LAM-PCR或DOP-PCR对单染色体DNA进行两轮扩增,所包含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50~2 000 bp和100~600 bp。共建立了50个单染色体未克隆文库。Southern杂交表明,获得的扩增片段确实来自黄麻基因组。对单染色体DNA文库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 ,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第一染色体的显微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分离木本果树植物柚单个染色体,以Guan溪蜜柚的20个良好的染色体分裂相为基础,建立Guan溪蜜柚染色体核型图,并以此为依据,识别第一染色体,红显微操作,将单条是一染色体放入Eppendorf管中,为木本植物小型染色体的微切割,微分离和微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花椰菜品种‘闽花60天’根尖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法随机分离了40多条花椰菜的单染色体,并用LA-PCR(linker-adaptorPCR)对分离的单染色体进行了体外扩增,研究了单染色体的Sau3A酶切时间对LA-PCR扩增片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单染色体的不完全酶切可以显著提高LA-PCR扩增片段的大小;Dot-blotting验证的结果表明,单染色体的扩增产物确实来自其基因组,但Dot-blotting不能有效地鉴别花椰菜的9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