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林丹烟剂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其寄生蜂种群有显著的副作用,可以导致寄生蜂总寄生率下降65.4%。特别对小蜂类群影响最大,可减少小蜂类群数量的63.8%。放烟后第3年防治区鞘蛾种群数量即可回升到接近放烟前的水平,而寄生蜂的数量却不到放烟前的1/2。放烟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寄生蜂的数量,还可以大量杀伤其中间寄主而间接影响寄生蜂数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2.
松阿扁叶蜂4龄幼虫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指标法、幂指数法及m - x回归检验的测定,探讨了松阿扁叶蜂4龄幼虫期在林间树冠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的整株树冠上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均属聚集分布。用Bliach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来测定聚集原因,当λ<2时,聚集的主要原因由环境条件引起,当λ≥2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与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关。把树冠内幼虫平均数与树冠各方位、各层次的幼虫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密切相关,而树冠北面下层更具代表性,可代表整株作为最适抽样部位。  相似文献   
3.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抚顺地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5.
抚顺市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松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在松阿扁叶蜂成虫和幼虫期应用化学药剂、释放赤眼蜂、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环境等措施,进行了对比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坏松阿扁叶蜂老熟幼虫和预蛹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5%以上;地面施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0倍液、1.2%苦参烟碱1000倍液杀幼虫效果均为100%;阿维菌素烟剂、苦参烟碱烟剂(含乳油)杀灭成虫.效果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林业病虫害时常发生,并且严重危害森林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对森林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花绒寄甲作为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尤其在控制松材线虫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自然界与不同种类的天牛长期协同进化,形成了不同生物型。本文在辽宁省抚顺松材线虫病疫区的疫木上调查发现了花绒寄甲越冬成虫,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观察,确定了该花绒寄甲为云杉花墨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这是花绒寄甲作为云杉花墨天牛的自然天敌在我国首次被发现,这将对中国北方地区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窄径茧蜂林间套笼接蜂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小窄径茧蜂寿命和林间寄生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接蜂时间和套笼内温度。7 月下旬接蜂,寄生率为8.52% ~8.90% ,7 月上旬接蜂,寄生率只有1.40% ~2.16% 。笼内温度超过30~34℃,小窄径茧蜂存活时间只有2~4天,少数可存活6~7 天。在抚顺地区7 月下旬至8月初是小窄径茧蜂寄生活动的最佳时间。试验表明,小窄径茧蜂可以在我国兴安落叶松鞘蛾上寄生并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小窄径茧蜂 Agathis pumila Ratzeburg是欧洲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Hübner)的专性内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 1 5℃~ 2 5℃ ,最佳寄生时间是寄主幼虫的 1龄中后期和 2龄初期。 1 991~ 1 994年我们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释放 ,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 C.dahurica Fikv。目前 ,小窄径茧蜂已在辽宁省大伙房实验林场定居 ,但数量较少 ,还没有达到控制住鞘蛾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