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简单杂交F6代和回交F6代的农艺性状和变异系数,以及对条锈病的发病株率、病情指数、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回交F6代在农艺性状如株高、穗型、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倾向轮回亲本;发病株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简单杂交F6代,而特殊配合力则高于杂交F6代.由此在抗条锈育种上采用回交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杂交水稻金优725母本直播制种的播差期安排、精细做畦、定量播种、田问管理和“九二0”喷施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籼迟熟组合Ⅱ优96具有高产、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为:合理确定父母本播差期,适时播种,培育父母本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适时、适量喷施“九二○”,及时收割,严防混杂等。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条锈病回交育种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简单杂交F6代、回交F6代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以及对条锈病的发病株率、病情指数、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回交F6代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型、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倾向轮回亲本,其发病株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简单杂交F6代,而特殊配合力则高于杂交F6代.由此在抗条锈育种上采用回交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多效唑可培育多蘖壮秧,增强抗逆性,多效唑浸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0.1g对水1L。按该浓度的溶液1.0-1.5kg浸泡种子1 .0kg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为36h。可使父、母本的秧苗变矮,单株分蘖数提高,绿色叶片数增多,叶色深绿,白根数增多,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栽培面积较少,主要原因是①市场开发不好;②好品种极少;③企业与生产的脱节.然而对于西南生态来说,只要栽培得当,要形成弱筋小麦产业化应比北方有利得多.若作好这一工作,对四川农民增产增收将有很大的作用.现就生产实际谈一下弱筋小麦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在四川小麦条锈育种中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品种为中心材料进行杂交育种,特别是以多基因聚合育成的繁6、繁7品种为中心材料的抗条锈病育种;同时总结了抗条锈病育种方法:利用常规育种、回交加代、诱变育种、DNA分子标记、抗病基因的克隆等。  相似文献   
8.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和利用抗病种质是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基础.为明确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WS4-8)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规律,用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3对WS4-8和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和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WS4-8对CYR33表现抗病,其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对构建的F2代遗传作图群体进行了SSR标记分析,标记Xgpw5281、Xcfd35和Xgwm341与抗性基因具有连锁关系,且都为共显性标记,与抗病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8、7.2和21.8 cM.根据作图结果,将WS4-8所携带的对CYR33的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于小麦3DS染色体上.基于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分子标记结果,认为该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WS4-8.  相似文献   
9.
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喷施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小麦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小麦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向茎秆和子粒的输送;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小麦.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稻组合天勤1号(Ⅱ-32A/R950)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好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