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通过马尾松苗切根试验,明显提高了苗木质量,切根的最佳时间为8月分,深度8cm左右,切根苗宜在砂质土壤上进行条播为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桐庐县香椿树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建议采用化学防治与物理、生物防治相结的防治手段,将危害率和污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使香椿幼芽嫩叶真正成为无公害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容器育苗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容器育苗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作了介绍,便于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桐庐县横村镇地处亚热带,属季风型农业性气候区,气候、立地条件相当适宜马尾松的生长和马尾松毛虫的繁殖。介绍了马尾松毛虫的基本形态、发生规律以及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主要包括:提高营林质量,实施林分改造;加强监测网络建设;突出生物、物理防治;协调好化学防治及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省6.67万hm^2板栗基地,应用多年来实践经验,分树龄阐述了板栗整形、修剪关键技术,人为控制生长枝和结果枝,使树冠内外枝条分布均匀,促使整个树体合理布局。结果表明:生产经营者操作简便易行,现整形、修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有效地促进基地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富春江两岸江滩林带树木根系与土壤抗蚀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春江两岸滩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根系调查和土壤抗蚀性、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段土壤的抗蚀指数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抗蚀指数与根长、根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较之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而言相对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抗蚀指数大、抗蚀能力强;在现有的造林树种中,桤木、枫杨、杨树和竹林地土壤的抗蚀能力最大;水杉、苏柳林地次之。造林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杨树的4种密度为例,土壤抗蚀力以3m×4m最强,3m×3m和2m×3m次之,2m×2m较弱。  相似文献   
7.
针对桐庐县0.43万hm2板栗基地,分树龄对板栗整形、修剪作了研究,通过修剪,人为控制生长枝和结果枝,使树冠内外枝条分布均匀。在掌握修剪的同时,对板栗林内的各种病虫害也作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生产经营者在生产中操作简便易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单位产量明显提高,现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生产中,改变了过去只讲究栽植不注重技术管理的局面。实践证明正确的修剪、及时的防治既促进基地建设,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位于桐庐县县城江滨公园江堤上栽植的垂柳,由于长期受蛀干害虫星天牛的危害,树冠、树形严重遭到损坏,树体出现残头断臂,既破坏公园美化,又影响园林绿化效果。为了降低垂柳星天牛受害率,摸清该虫的发生及为害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合理采取有效防治方法,控制其为害,对星天牛幼虫期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方法,得出最佳防治效果,从提高树势抗御能力着手,采取了化防与物理防治相结的原则,将星天牛危害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全省 6.67万hm2 板栗基地 ,应用多年来实践经验 ,分树龄阐述了板栗整形、修剪关键技术 ,人为控制生长枝和结果枝 ,使树冠内外枝条分布均匀 ,促使整个树体合理布局。结果表明 :生产经营者操作简便易行 ,现整形、修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 ,有效地促进基地建设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封山育林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壳斗科类优势木和立地因子相关的分析,首先依据标准样地壳斗科类优势木的解析数据求解出树高和龄阶的导向曲线,依据标准差编制出壳斗科类阔叶林立地指数表,然后建立数量化理论数学模型,将定性的立地因子与定量立地指数建立多元回归关系,以此来评价和分析不同立地条件通过封山育林培育以壳斗科类为主的阔叶林预计能达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