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12头黄牛睾丸组织、3头附睾组织和3头精液匀浆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LDH同工酶及LDH-X酶谱和扫描测定其百分含量。LDF-X带是用65℃20分钟热处理样品、黄牛、马、绵羊血清以及牦牛、猪、狗睾丸组织和精液同步电泳确定黄牛LDH-X带在LDH_4和LDH_5之间,并紧靠LDH_5。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制种上,抛秧移植新技术是水稻制种技术的一项创新和改革,大邑县杂交水稻制种在1998年、1999年大面积推广母本抛秧栽培技术。2a来的抛秧实践中,我们发现抛秧基本苗应比栽插基本苗增加。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量化指标,1999年在本县敦义乡西安村进行了抛秧基本苗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3.
一株分离自矿区土壤的酵母菌富集Cd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H2S熏蒸法从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Cd有强富集能力的酵母菌(Y11),研究了菌体对Cd的富集与时间、菌量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对48.1mg·L-1浓度的Cd溶液中菌体加入量为6g·L-1时,Cd的去除率最大,达到95.6%。菌体中富集的Cd99%在细胞壁中,富集的Cd大部分可在低pH条件下被解吸,中性偏高的pH能显著提高菌体吸收Cd的能力,pH对富集和解吸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发病情况:某研究所为了补充实验猫群,于1964年3月初由成都近郊引进新猫。未经严格检疫即编入原猫群饲养。该研究所之猫群虽系单独绳系,但因采取合并饲养的方式,故猫体之接触,食具之混杂均在所难免,而跳蚤之传播更是不胜防范的。自三月中旬开始发病后,虽经多方隔离、治疗,截至五月分疫情基本消灭为止,仍先后死亡20余只。给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厌食,喜卧暗处。随即出现呕吐、病势转剧,精神萎顿,呕吐物为黄色泡沫状,间亦有干呕者。拒食,频繁饮水。病猫因腹痛而取特殊的俯卧姿势;前肢攀屈于腹下,后肢向后伸展,腹部紧贴地面。体温上升常超过40℃,此期病程长短不一,个别可持续数日。以后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甚速,粪便呈粥状。粪便内有粘稠之血性混合物,味恶臭。至病之枳期至临死,体温逐渐下降,观察中,未发现复相体温曲线。濒死时,皮肤弹力丧失,体温急降,四肢感冷。个别出现痉孪症状,但多数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四川凉山州小型黄牛为对象,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了血液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运铁蛋白(Tf)和酯酶(Es)4个基因位点的检测,得出了Hb、Alb、Tf和Es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了分析凉山黄牛在黄牛中的地位,又利用部分黄牛的有关基因位点和基因频率作对照,计算出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最后绘制出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凉山黄牛为一独立的小型黄牛品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逐步提取法研究了北京市东南郊自然土壤和模拟 Cd污染影响下土壤中 Cd的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 . 结果表明 , 进入土壤的活动态 Cd可逐渐转化为稳定形态 . 然而 , 较长时期之后土壤中具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 Cd仍占 30% 左右 , 水溶态 Cd含量与 Cd总量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结果预示 , 在研究区碱性土壤中 Cd污染对动植物、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低估 .  相似文献   
7.
技术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意义着手,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广东农产品出口应对、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9.
北京市东南郊自然土和模拟污染影响下Cd赋存形态及其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逐步提取法研究了北京市东南郊自然土壤和模拟Cd污染影响下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进入土壤的活动态Cd可逐渐转化为稳定形态。然而,较长时期之后土壤中具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Cd仍占30%左右,水溶态Cd含量与Cd总量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果预示,在研究区碱性土壤中Cd污染对动植物、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栽培与野生风柜斗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观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风柜斗草的营养器官比野生植株生长量大,花期、果期比野生植株提前且延长;其物候期可分为展叶期、萌芽期、速生期、花期、结实期、滞长期和越冬期。总结人工栽培风柜斗草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季相变化与植物生长规律,可以为其人工规模化栽培提供生物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