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整理了60年代以来广东省湛江市微茎类吸虫的种、属及宿主。共计发现10个属,其中马蹄亚科9个属、微茎亚科1个属,25个虫种。内含2个新属、16个新种和6个国内新纪录。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微茎类吸虫新的鸟类终宿主和虾、蟹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Africa等(1940)在菲律宾297具尸体解剖中,发现有34例感染异形类和微茎类吸虫,其中11例在肠道找到微茎类吸虫,平均每例感染达101条,并指出由于该类吸虫虫体微小,可钻入肠绒毛粘膜下层,所产出的卵有可能随淋巴及血液循环运  相似文献   
3.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phosphate aldolase,CpFBA)是Calvin循环碳固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一些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用RT-PCR、RACE方法从小麦返白系中克隆到三个小麦CpFBA(TaCpFBA)的cDNA序列,预测其中两个编码388AA、另一个编码309AA;在对照矮变1号中克隆到两个TaCpFBA的cDNA序列,预测分别编码388AA和373AA。两个材料中得到的388AA序列完全一致,预测1-37位氨基酸残基是叶绿体定位导肽序列。根据cDN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从返白系和矮变1号中分别扩增得到TaCpFBA的基因组DNA序列,两个序列均包含六个外显子。构建TaCpFBA-eGFP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证明TaCpFBA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叶绿体中。用Real TimePCR对小麦CpFBA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矮变1号中CpFBA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而在低温敏感的小麦返白系中,CpFBA的表达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揭示了小麦CpFBA在不同的低温响应机制中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三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水热响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种子萌发水热模型量化了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是开展种子生理生态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测定了采自内蒙古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的无芒隐子草、多裂骆驼蓬和雾滨藜3种荒漠植物种子在15,20,25,30℃恒温、-2.1~0 MPa水势条件下种子的累计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利用水热模型对萌发的水分时间累计值(θH)和温度时间累计值(θT)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3种供试植物种子的累计萌发率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4~0.93, P<0.01);除多裂骆驼蓬(发芽率未达到50%)外,其他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速率也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2=0.66~0.95, P<0.01)。3种种子萌发的水分时间累计值的变化因温度而异,在15~25℃内都表现为多裂骆驼蓬<雾滨藜<无芒隐子草;萌发的温度时间累计值(θT)亦因渗透势的变化而变化,在0~-1.5 MPa水势间都表现为多裂骆驼蓬<雾滨藜<无芒隐子草。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在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是种群遗传学的必要手段。要解决特定的遗传差异问题,首先要挑选合理的种群,尽量减少数据的偏倚;然后选择恰当的分子标记;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叙述了分子标记在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网络信息处理复杂的遗传数据方面,从而为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确凿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8.
瑞列属绦虫病两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0年及1987年在湛江各遇瑞列属绦虫病1例,均为本区廉江县人。两例从未到县外生活过,应属当地受染;同时据查本市以往无此病例,故属首报。两例女童,常有腹痛、腹泻、纳差和消瘦症状.大便时,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已逐步实施人体寄生虫感染分布调查方案,在全国城乡广泛地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抽查。为了了解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我们于1985年始在我院大学生中结合人体寄生虫实验课中的粪便检查,开展线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剖蛇类7种63条。发现7种蛇类均有裂头蚴感染;在63条蛇中有30条蛇感染有裂头蚴,以蛇体的皮下、肌肉、体腔感染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