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有关血糖变化与烧伤患者病情关系报道不多 ,为此我们作了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随机选取大面积热力烧伤患者 5 7例 (按烧伤面积 31%以上或 度烧伤面积 10 %以上 ) ,其中男 31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72岁 ,平均 2 2 .72岁。烧伤面积最小 2 1% ,最大95 % ,平均 42 .6 7%。 5 7例中 4例死亡。1.2 方法5 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 (其中死亡的 4例不计 ) ,<15岁组 :19例 ,年龄 8个月~ 14岁 (平均 4.38岁 ) ,烧伤面积 2 4%~ 45 % (平均 31.1% ) ;≥ 15岁组 :34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36 .8岁 ) ,烧伤面积 2 8%~ 91%…  相似文献   
2.
1456例小儿烧伤原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方涛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2):146-146,153
目的:了解小儿烧伤的流行特点。方法:对近20年本市两所医院收治住院的小儿烧伤1456例接受伤年龄、原因、地点、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逐一统计。结果:发现小儿烧伤以0--3岁居多(占58.1%);势液烫伤比例大(占71.8%),家庭生活烧伤为主要场所(占80.8%);随着烧伤面积增大死亡率逐渐上升(P<0.001)。结论:提倡小儿入托,提高家长防范意识;对小儿烧伤的严重程度的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及内外环,防止斜疝的术后复发.方法: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移位至两层腹外斜肌腱膜之间.结果:4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阴囊肿痛等并发症,随访的36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重建的腹股沟管为环绕的腹外斜肌腱膜组成,既加强了后壁,又加强了前壁和内外环,使重建的腹股沟管更加严密和坚固.该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防止斜疝的复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皮肤移植是临床烧伤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创面面积较大者,多只能采取分期刃厚皮片的移植,但分期植皮术往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为此,笔者采用同时同部位取双层头皮的方法行一次性植皮修复3例,结果取皮区创面的修复和受皮区皮片的成活均满意,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2、23、70岁,受皮区(创面)分别为右上肢(跨过肘关节),左侧躯干,右小腿及内踝部,均为度火焰烧伤后形成的肉芽组织创面,均采用清创植皮术,受皮区创面面积分别为6%、8%及11%,均为一次性植入修复。1.2 …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及内外环,防止斜疝的术后复发。方法:重要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移位至两层腹外斜肌腱膜之间。结果:4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阴囊肿痛等并发症,随访的36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重建的腹股沟管为环绕的腹外斜肌腱膜组成,既加强了后壁,又加强了前壁和内外环,使重建的腹股沟管更加严密和坚固。该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防止斜疝的复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对术后腋窝及腹股沟切口淋巴痿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腋窝及腹殷沟部切口淋巴痿患者,应用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进行瘘口(假腔)周围分次分点注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淋巴液均在注射2次后明显减少,注射部位出现硬实感,注射5次后临床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0d,最长16d,平均12.3d。无发热、碘过敏及并发伤口感染病例。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淋巴水肿,3周后消失。随访28例,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个月.注射部位硬实感消失、无局部疼痛及淋巴水肿病例。结论: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治疗术后伤口淋巴痿疗效显著.安全,方法简单,价格便宜,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