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 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方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以抗旱高产糜子品种‘陕糜1号’为材料,常规等行距条播为对照(CK),研究等行距穴播(CX)、宽窄行条播(KT)和宽窄行穴播(KX)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抽穗后,不同种植方式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随植株衰老下降的趋势;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质积累呈单峰变化趋势,在抽穗后14d达到最大值;籽粒随着生育期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顶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抽穗14d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X、KT和KX 3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KX、KT 2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显著高于CX、CK,但CX与CK的产量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显示,因地制宜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是糜子增产增效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根瘤菌接种对鹰嘴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减施氮肥条件下固氮效果.[方法]以木鹰1号为材料,设C1(根瘤菌A、1/2氮)、C2(根瘤菌B、1/2氮)、C3(根瘤菌A、不施氮)、C4(根瘤菌B、不施氮)和CK1(不接菌、施全氮)、CK2(不接菌,1/2氮)、CK3(不接菌,不施氮)共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鹰嘴豆的根瘤鲜...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糜子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播期糜子抽穗后不同器官和顶三叶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规律,确定陕北旱作地区糜子适宜播种期,以‘榆糜2号’为材料,自5月17日至7月15日每隔15d设置1个播期,共设置5个播期(B1、B2、B3、B4、B5)。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糜子叶片、叶鞘、茎秆干物质积累均成单峰变化,即在抽穗后14d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总体呈上升趋势,积累量表现为B1B2B3B4B5。不同播期糜子植株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后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不同营养器官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叶片叶鞘茎秆,且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说明叶片是糜子籽粒灌浆的重要源器官。总体表现为播期B3物质转运率最高,成熟期收获较高的籽粒产量。综合分析表明,糜子生产上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种植,最大程度的提高营养器官物质转运率,是糜子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不同氮磷配比下覆膜黑豆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特性,揭示黑豆产量形成的内部生理机制,以‘连枷条’黑豆品种为材料,对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主茎叶、分枝叶、主茎杆、分枝秆及豆荚等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豆开花后,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籽粒干物质在开花初期增质量较慢,后期快速增加,呈近"S"型的增长趋势;黑豆植株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变发生变化,而后又随着籽粒的灌浆将茎叶中储备的同化物不同程度地转移到生殖器官中,主茎叶对黑豆籽粒充实的贡献最大。不同氮磷配比下黑豆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差异显著,N2P0和N1P3处理下的黑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籽粒积累速率以及干物质在主茎叶中的分配比例和转运率明显较同一时期其余4组处理高。综合分析表明,开花结荚期是黑豆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茎叶是籽粒充实的主"源",合理的氮磷配比是提高黑豆植株干物质"源"器官积累能力、促进干物质向"库"器官转运从而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氮磷配比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以‘连枷条’黑豆品种为材料,分析16种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处理后,小粒黑豆总黄酮、总酚、总花色苷、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氮磷配比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N_3P_2(N 27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黄酮质量分数、N_0P_2(N 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酚质量分数及N_1P_2(N 9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花色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34.26mg·g-1、26.60 mg·g-1、1.27 mg·g-1,且均显著高于未施N、P的对照(P0.05)。总黄酮、总酚与DPPH·清除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花色苷与O_2~(-·)清除作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色差值ΔE与总黄酮、总酚、DPPH·清除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花色苷、O_2~(-·)清除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公顷施N 270kg,P_2O_5360kg;N 0kg,P_2O_5360kg;N 90kg,P_2O_5360kg分别为小粒黑豆高总黄酮、高总酚、高总花色苷的最佳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