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入渗试验,研究了多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孔洞处和交汇面处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交汇面处的湿润锋运移速度比孔洞处的快,最终交汇入渗湿润土体沿孔洞布置方向的剖面形状近似带状;在孔洞底部周围的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2.
两种新的旱作管理技术对山地梨枣树生长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 a生梨枣树(Ziziphus jujubaMill.)为试材,在无灌溉条件下,研究节水型修剪技术和竹节式聚水沟技术及常规矮化修剪技术(CK)对梨枣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型修剪与竹节式聚水沟技术的单独及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叶面积增长量、梨枣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有效提高枣吊个数和着花数量;与对照相比,节水型修剪技术可提高产量83.1%,竹节式聚水沟技术可提高产量38.4%,节水型修剪技术+竹节式聚水沟技术效果更好,产量可提高155%。综合分析认为在旱地无灌溉条件下的陕北黄土丘陵区,以节水型修剪树体管理为主,在林下采用聚水沟措施结合,能显著提高梨枣的结果性能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77%、7.66%、7.52%.不同降雨量下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累计入渗量不同,株间入渗量大于行间,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各位置入渗量也随之增大,株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增强,但行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减弱.中雨(p=14.8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13.5、8.8、8.4 mm;大雨(p=31.6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30.9、16.5、12、8 mm.雨后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日均消耗量以株间最大,达4.09 mm/d,行间次之,为3.77 mm/d,中心点最小,为2.27 mm/d.  相似文献   
4.
涌泉根灌在黄土坡地的水分运移规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涌泉根灌这项微灌技术灌水后的水分运移情况,在野外黄土坡地利用剖面法对涌泉根灌在不同孔径、孔深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孔径、孔深处理下,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向上入渗距离和向下入渗深度有不同的影响,且均与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涌泉根灌停止后24 h内的土壤湿润体水平及竖直方向扩散相对变化超过了47%,湿润体平均含水量相对降低了30%;24 h后的扩散较小,平均含水量下降较小.涌泉根灌停止后24 h时的湿润体特征值可作为涌泉根灌系统设计的依据;推荐涌泉根灌适宜的孔洞深度为30~40 cm,孔径为φ6 cm.研究结果可为涌泉根灌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状土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湿润峰几乎不再扩展;再分布后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不在地表而在地表以下10 cm左右深度处;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彭水县鞍子乡和善感乡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的实地调研分析,根据丘陵山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地表岩石出露情况、地形坡度、土层厚度、交通条件、排灌条件等5个参评因子,对该项目待开发草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形成了针对丘陵山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米脂县盂岔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同一灌水量、不同流量条件下,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后的水分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源交汇人渗情况下,滴头处和交汇面处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均满足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灌水量为9L的情况下.湿润体沿滴灌管布置方向剖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大致以15cm深度为分界线,上层呈现以滴头为中心的椭圆状,而下层则相对平缓.滴灌停止后24h时的湿润体较为稳定,其特征值可以作为线源滴灌灌水量设计的依据,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对滴灌停止后24h的湿润体特征值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人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向上人渗距离、向下人渗深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均与入渗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在相同流量情况下,向上人渗最快.水平扩散次之,向下人渗最慢;湿润体体积受灌水量和流量的影响;在不同流量条件下,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垂直扩散距离与灌水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针对五年生枣树根系分布特征,确定了枣树适宜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治理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土地沉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盛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使用三区划分法对项目区进行分类,对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可分为稳定区、非稳定区、未来影响区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定义的项目补充区。针对这4种区域,提出了各自对应的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流量对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时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距离均与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湿润体的体积及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同时受滴头流量和灌水量的控制,相同灌水量情况下,湿润体体积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变小,平均含水率变大;并且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