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40年桂林市雷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西桂林市1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8年各月雷暴日数资料,研究了桂林市雷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物理量特征和天气形势。结果表明,雷暴分布趋势为自中部向北部及东南部递减,桂林中部的桂林城区、临桂县及永福县年雷暴日数最多,北部的资源县和灌阳县年雷暴日数最少;桂林市雷暴日的出现有着明显的月、季变化,主要集中在春、夏季,4~8月份为桂林多雷暴月,在8月达最大值,而冬季发生的概率较低,12月为最小值;桂林的雷暴与冷锋、高空槽及冷涡等天气系统密切相关,是大尺度天气系统与局地聚积的湿热潜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技术获取面雨量资料,采取了非随机统计方法,对比区根据地形相似和时间相似方法选择,统计计算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相似程度,建立作业区与对比区的自然降水关系回归方程。分析作业后对比区和影响区的3小时累计降水量的变化,即用作业区的实际雨量减去用对比区雨量计算出的作业区雨量,得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结合桂林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规定各作业区与对比区,检验分析发现,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总量有明显差异,多年统计平均,增雨率达到15%左右。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资料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