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刘俊杰  黎盛 《科学养鱼》2005,(11):10-11
一、情况比较1.地理条件的差异浙江沿海多丘陵、岛屿,大多育苗厂在高处建造蓄水池、砂滤池、黑暗沉淀池、高位水池,通过多级水泵从大海提水,育苗车间建于低处,供水利用落差。苗厂分散,基建投入大。江苏沿海多平原、且潮间带长,育苗厂建于平地,分布集中。蓄水利用养虾池自然纳水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以SpragueDawley(SD)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配置茶多酚 溶液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透皮前后的儿茶素组分,并通过计算各组分经皮渗透的累积渗透量(Q)来研究薄 荷醇质量浓度对儿茶素各组分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h内,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对非酯型儿茶素的 促渗能力都强于酯型儿茶素,其中0.5%薄荷醇和水溶液对儿茶素总量的促渗效果较好;在8~12h内,0.5%薄荷 醇对除表儿茶素(EC)外的儿茶素的促渗能力都强于水溶液,特别是对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的促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吴致君  李伟  王兴华  张成  蒋勋  黎盛  罗理勇  孙康  曾亮 《园艺学报》2022,(11):2455-2470
为了进一步探究子房室数不稳定(子房无毛、3~5室、花柱3~5裂)茶组(section Thea)居群种质(UONG)的亲缘关系,明确居群内个体的变异是否引起了种间变异,以重庆、云南及其他部分省份87个山茶属茶组和非茶组植物(外类群对照)种质为材料,利用SLAF-seq技术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分子标记分析。测序共获得2 804 071个SALF标签,平均测序深度为11.73×。通过SALF标签比对参考基因组,共获得25 069 219个群体SNP分子标记。基于高一致性SNP数据,系统发育树、遗传结构和PCA分析等方法均将调查种质分为3种类型,即云南等的茶组和非茶组种质(Ⅰ类)、重庆大茶树居群种质(Ⅱ类)和多个省份来源的茶系(常见栽培种和‘川小种’)种质(Ⅲ类)。Ⅰ类种质中茶组植物,包含了五室茶系、五柱茶系、秃房茶系和茶系种质。Ⅱ类种质由UONG和茶系种质(形态特征介于UONG与常见茶系种质之间)组成。此外,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Ⅱ类种质与其他几类种质遗传分化程度最高(> 0.3),Ⅰ类与Ⅲ类种质之间也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 0.2)。简化基因组测序分类结果和FST值表明,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