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2.
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是一类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或黄素单核苷酸(FMN)为辅酶的黄素蛋白酶,该酶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病毒、杀灭寄生虫、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等生物学功能。LAAO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有关蛇毒源LAAO研究最为深入,但有关海洋动物LAAO的报道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中对海洋动物LAAO的结构特征、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氧化催化特异性、热稳定性、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和异源表达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海洋动物LAAO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营养消化、生物屏障、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动物机体健康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刺参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并对刺参肠道菌群的应用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鉴定和体外培养引起养殖海水鱼类和棘皮动物体表溃烂的致病性盾纤毛虫,分别从辽宁地区养殖的患病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体表分离出3种盾纤毛虫,采用活体观察、甲醛固定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醋酸洋红染色及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的方法,对3种盾纤毛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PCR技术获得其18S rDNA基因序列,并与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选用L-15、MEM和RPMI1640培养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7 d,比较3种盾纤毛虫种群密度的大小;采用盾纤毛虫最适培养基,在不同的温度(10、15、20、30℃)、盐度(13、20、30、40)、pH(4.2、5.2、7.2、9.2)条件下培养7 d,比较3种盾纤毛虫种群密度的大小。结果表明:从刺参和红鳍东方鲀体表分离出的盾纤毛虫形态均与尾丝虫Uronema sp.相似,且18S rDNA序列与尾丝虫的一致性高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以100%的最高置信度值与尾丝虫聚为一支;从大菱鲆体表分离出的盾纤毛虫形态与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sp.相似,且18S rDNA序列与伪康纤虫的一致性高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以100%的最高置信度值与伪康纤虫聚为一支;体外最适培养基筛选结果显示,L-15培养基培养的盾纤毛虫种群密度高于MEM和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推荐体外培养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pH 7.2。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动物体表溃烂病原盾纤毛虫的分离鉴定及基于盾纤毛虫全虫疫苗研制的体外培养条件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银龙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又称双须骨舌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骨舌鱼目、骨舌鱼科。由于其体态优美,形似神话中的"龙",故大受东亚文化圈内观赏鱼养殖者的追捧,成为极其名贵的观赏鱼之一。辽宁省某观赏鱼养殖场从马来西亚引进鱼种1000尾于当地养殖,在31℃循环流水系统中养殖20天,投喂冰冻杂鱼,每日饲喂两次,于2019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濒死鱼被送至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进行诊断,通过药敏试验及药物治疗后该病得到了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狐蓝子鱼(Siganus vulpinus)又名狐狸鱼,是一种隶属于鲈形目、刺尾鱼亚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在珊瑚礁活动的热带海水鱼。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菲律宾及我国南海、台湾岛海域,属于暖水性近岸鱼类。狐蓝子鱼体色为黄色,头部较细且长,有似狸猫一样黑白花纹,状似狐狸而得名。其觅食各类有机物及礁石上的蠕虫、海藻等,既可被人类食用又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中草药的毒性反应,在水温13~15℃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体质量为(2.36±0.41)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5种中草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方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甘草;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和甘草对刺参幼参的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0、2.027、2.149、2.234、4.900 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5、0.272、0.166、0.271、0.605 g/L;6组复方药物中毒性最大的是五倍子+甘草,其次是五倍子+黄芩、甘草+黄芩、石榴皮+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五倍子+乌梅两组复方的毒性最低。研究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单方中草药五倍子、乌梅,复方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乌梅可用作刺参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全年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中共分离到7株嗜水气单胞菌(AP40301、AP40401、AP40402、AP40403、AP40501、AP40502和AP40503),且均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ERIC-PCR结果进一步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存在独立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Ⅰ型分离株中有3株来自绥中,1株来自兴城,Ⅱ型分离株3株均来自兴城;人工感染试验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强致病性,致病率为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大菱鲆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不仅是我国水产养殖中引发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引发水产品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噬菌体(bacteriophage)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在防治细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未来可能是破解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微生物耐药难题的新型生物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噬菌体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和宿主菌依赖性,可有效控制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鱼类动物副溶血弧菌感染;结合基因工程技术、鸡尾酒疗法可解决噬菌体在防治副溶血弧菌感染中的一些不足,但噬菌体安全风险仍需进一步评估。今后,深入研究噬菌体的结构与功能,揭示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推动噬菌体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基础;优化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噬菌体基因编辑等,将成为噬菌体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噬菌体将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生物安保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但在水生动物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间隔投喂方式研究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消化能力、组织学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挑选体质量(18.51 ± 0.28)g仿刺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以3天1次的饲喂频率饲喂含0.5%的壳寡糖饲料,其余时间饲喂基础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后,测定该饲喂方式下仿刺参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肠道消化酶、肠道和呼吸树组织学以及对灿烂弧菌的抗病力。结果显示,3天1次的饲喂频率下,仿刺参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几乎未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脏壁比和肠壁比(P < 0.05);在免疫指标方面,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能力(P < 0.05),以及体腔细胞和肠道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的活性(P < 0.05),其中肠道AKP和LZM活性分别提高了70.06%和156%,且acp、akp、lzm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 < 0.05),其中肠道akp和lzm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3.47%和22.36%;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 < 0.05),而体腔细胞和肠道的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组织学结果显示,该饲喂频率显著提高了前肠肌肉层厚度和浆膜层厚度,中肠和后肠的皱襞高度和宽度;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攻毒结果显示,实验组仿刺参的相对保护率达到66.67%。综上,3天1次的饲喂频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仿刺参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明显改善肠道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壳寡糖对仿刺参作用机制的研究及投喂频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