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森林更新的生长周期很长。森林被采伐后,采伐迹地由於原有森林生态条件的破坏,地区小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形成了植被的演替。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迹地杂草种类日益增加,长势日益茂盛。植被覆盖度、高度,根系盘结度、土壤坚实度等亦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红松育苗在50年代是采用控光的(即遮阳),不过那时是不分苗龄型.控光比的简单控光。60年代后这种简单控光也取消了。这样,虽然大面积作业方便了,但育苗的用水量加大,浮土被冲刷,苗床土壤发生板结等弊病随之而来。而且苗木质量是否下  相似文献   
3.
森林被采伐后,原有的森林生态条件遭到破坏,林地小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形成了植被的演替,林下耐阴植物很快绝迹了,而为喜光植物所取代。随着时间的延长,迹地杂草灌木种类日渐增加,长势日益茂盛。植被的复盖度、高度、根系盘结度、土壤坚实度等亦相继增强,这就造成了人工或天然更新幼苗与杂草灌木的竞争,它们与幼苗成长争水分、养分、光照。由于杂草灌木的生活力往往比更新幼苗强,以致造成幼苗被压抑,生长孱弱,以至死亡。杂草灌木除给更新造成极大困难外,还提高了人工更新的成本。因此,迹地更新后的林地扶育管理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艰巨工作。如何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