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性脑膜炎1例冯冰,龙尧(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湛江524001)患者男,22岁,因乏力、纳差、低热、尿黄及全身发黄20天,头痛、呕吐5天入院。无结核病及肝炎病史,病前无双耳、鼻流脓,无皮肤化脓感染灶。在当地治疗发热已退。体...  相似文献   
2.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近年来多为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所致 [1 ]。为观察其临床特点 ,笔者收集我科 1994年 6月至 1996年 10月不同年龄组的霍乱患者 75例作一分析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75例 (男 34例 ,女 41例 ) ,其中少年组 (2~ 14岁 )11例 ;青壮年组 (15~ 5 9岁 ) 34例 ;老年组 (≥ 6 0岁 ) 30例。均经临床和病原学确诊 ,所有分离株鉴定均为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 ,经血清鉴定为小川型。1.2 流行病学资料75例中因进食海产品而发病的有 6 1例 (81.3% ) ,进食其它不洁饮食 9例 (12 .0 % ) ,不明原因者 5例 (6 .7% )…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s、e抗原抗体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黄静,龙尧,张武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内科,湛江524001)以往临床上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病毒标记物的检测主要利用反向血凝法(RPH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Bs...  相似文献   
4.
目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比值(AST/ALT R)已用作鉴别肝病的一种诊断方法,但国内外报道各种肝病的AST/ALT R结果很不一致。为了进一步评价AST/ALT R对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联苯双酯抗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联苯双酯(DDB)对四氯化碳(CC 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结合文献复习,对DDB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再评价。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简称模型组)、DDB治疗组(简称DDB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DDB组分别用CC l4造成大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DDB组加用DDB滴丸(5 m g.kg-1)灌胃,每天1次,共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用生理盐水(20 mL.k-g 1)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 ST)的含量,并取肝脏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DDB组血清ALT、A 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DDB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肝组织中无明显纤维增生。结论:DDB能显著降低CC 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 ST水平,对CC l4所致大鼠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囊虫患者抗囊治疗前后神经精神症状的变化.方法133例经头颅CT或MRI及囊虫免疫试验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分别接受3~4个疗程的吡喹酮抗囊治疗,每疗程的吡喹酮总量为120~180 mg/kg,分3~7d,每日3次口服.每疗程间隔1个月.收集每例患者抗囊治疗前及抗囊3~4个疗程后的神经精神症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神经精神症状以头痛、头晕和癫痫发作最为常见(分别占82.7%、45.1% 和63.9%);抗囊治疗后,头痛、头晕、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神经衰弱症候群、视乳头水肿、抑郁症状、肌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均较抗囊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有3例治疗后出现痴呆,另1例治疗前已有痴呆的患者经抗囊治疗后痴呆表现加重.结论吡喹酮抗囊治疗对脑囊虫病患者的大多数神经精神症状有效,但可能有诱发或加重痴呆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9.
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的影响庞超,龙尧,何姗,胡南(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湛江524001)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是否会引起互相干扰现象,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对照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畏寒、发热40天于1991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前40天始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以午后为甚。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乏力、纳差。院外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无效,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发病前后无疖肿及皮肤化脓感染史。体查:T39.5℃,R20次,P100次,BP12/9kPa,神清,急性重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颌下淋巴结稍肿大,轻压痛,咽无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