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开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早中熟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间产量差异明显,中熟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极显著高于早熟组合,对比分析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平均角粒数多和千粒重重,2种熟期类型组合间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差异较小,油菜菌核病感病程度中熟组合相对较轻。因此,油菜生产不可一味选择和使用早熟类型品种或组合,不然将较难获得理想产量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不同密度与一穴多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南方丘陵稻田麦后茬选用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新品种兴豆1号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和穴苗数试验,设密度水平和等穴异苗(每穴1~3苗)、等苗异穴各3个处理,共9个处理,考察各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株数、总荚果数、总粒数、单株实粒数等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处理主要改变植株的有效分枝数,其次是单株荚果数;每公顷播种18.0万穴、每穴留3苗处理的产量最高,达4.64 t/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栽培方向及优化种植行距能够提高籼型杂交稻的光合效率。以气象学风向类型为依据。设22.5。间距、4类8个行向处理,并配以宽窄组合行距为基础,得出本地水稻栽培优化行子为“二顺一组”,即行向午时顺光、生长期全程顺风的南偏西或近南北行向和宽窄行(50-30cm)组合栽插,其可以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增强抗性,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品比试验中35个晚籼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株高、地上部伸长节间长、茎秆干物重及密度、分蘖进程、穴穗数及成穗率、稻穗大小等性状,按倒伏和未倒伏分为两组,并对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品种(组合)具有植株稍矮、第三伸长节间短、茎秆干物质密度大、分蘖发生早、穴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等特点。水稻生产中,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实茎秆质量,促进早生快发,减少外因致倒,增强根基支撑力度,从而防止倒伏发生,避免因倒伏而减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