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525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9篇
  1780篇
综合类   2854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8593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406篇
  2022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214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1321篇
  2006年   1192篇
  2005年   1075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968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136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15篇
  1972年   17篇
  1970年   17篇
  1969年   15篇
  1968年   16篇
  1967年   23篇
  1966年   18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各种分布式发电设备并入电网,传统的配电网已经发展为灵活配电网。分散发电设备的并入所带来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故障电流可能超过相关断路器的允许容量。介绍一种分散解决方案,可以依附于配电馈线继电保护装置,仅利用就地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即可在线计算出预计故障程度。首先,通过所测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计算等量电阻以及等量源电压,然后,可以通过计算出的电阻和背侧源电压得出预计故障程度。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黑茶加工理论与技术开发研究获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我院承担的“黑茶加工中主要内含物质转化与品质形成的研究”课题,已于1991年12月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在世界同行研究中属领先水平。黑茶是我国仅次于红茶、绿茶的第三大茶类。湖南是黑茶生产主要省份,除少量出口外,大部分销往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兄弟民族省、区。黑茶由于其制法独特,与红茶、绿茶相比,其制造理论研究较粗浅而不系统,使黑茶初制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尚无定论。特别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的茯砖茶,其加工过程中物质转化的规律、品质形成的动力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1988年,我院承担了湖南省教委下达的该项课题研究,历时4年,在理论与技术开发方面,均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4.
5.
汉班托塔是斯里兰卡南方省的一个区,1979年以来在林业部门和农林综合发展项目的资助下在该地退化的林地开展农用林业。农用林业的期限定为3年,每个农户可以得到5英亩的土地,第一年每英亩可获得700卢比的资助,以后两年分别为300卢比和200卢比,3年后再转移到别处进行。  相似文献   
6.
7.
简要综述哺乳动物精液新鲜保存和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精液保存技术始于本世纪初的精液低温保存试验,以后的重要发展是基于发现甘油的低温保护作用,而建立的冷冻保存技术。以牛、猪、兔精子为主,讨论精子代谢、膜功能和细胞结构特性与保存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Organic production of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otanical supplements, Echinacea, continues to expand in the U.S. Echinacea seeds typically show a high degree of dormancy that can be broken by ethephon or gibberelic acid (GA), but these methods are currently disallowed in organic produc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non-chemical seed treatment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varying seed source and supplying light, with and without cold-moist stratific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of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medicinal species of Echinacea, E. angustifolia DC, E. purpurea (L) Moench, and E. pallida (Nutt.) Nutt. Treatments included cold-moist stratification under 24 h light, 24 h dark, and 16/8 h light/dark to break seed dormancy. We found that germination was greater in the E. purpurea and E. pallida seeds from a commercial organic seed source compared to a public germplasm source. When seeds were not cold-moist stratified, 16-24 h light increased germination in E. angustifolia only. Echinacea angustifolia, E. purpurea, and E. pallida seeds that were cold-moist stratified under 16-24 h of light for 4 wk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ercentage and rate of germination compared to seeds germinated in the dark. Therefore, cold-moist stratification under light conditions is recommended as a method to break seed dormancy and increase germination rates in organic production of Echinacea.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