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高油大豆品种吉育202和普通大豆品种延11为试验材料,探讨在各生育期光合细菌处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根瘤、脂肪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3的根长、根瘤数、根干重在始花期差异显著,处理6的农艺性状除始花期外整个生育期差异最明显;2)光合细菌含量的增加,大豆的产量和脂肪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牛皮杜鹃植株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前人对杜鹃花研究的基础上,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大豆脂肪含量与根瘤的关系,以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延11、长农16、长农21、吉育2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结瘤特性、植株高度、根部长度、根瘤新鲜重、根部干燥重、结荚数以及粒数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高油大豆和超高油大豆的根部比较发达,根瘤数、根瘤鲜重及根部干燥重都比对照增加。超高油大豆和高油大豆的产量比对照无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HMG(high mobility group)基因家族的起源、进化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和其近缘物种HMG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进化、基因结构、组织表达、直系旁系同源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45个HMG家族成员,并根据进化树和基因结构将其分成5组。染色体定位发现,19条染色体中有18条染色体有HMG基因,说明该家族基因分布较广泛。在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白菜和拟南芥分别鉴定到47、45和26个直系同源基因对。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28个旁系同源基因对,而在其它3个物种中则比较少,这可能与甘蓝型油菜的多次基因组加倍有关。对45个甘蓝型油菜BnHMG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基因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稻粒形相关基因,对于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其进化缺少一个系统的、全基因组尺度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以已鉴定的水稻粒形相关基因为目标序列,在8个禾本科植物中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旨在全基因组范围揭示不同粒形基因在多个禾本科作物种系中的进化规律。基于同源比对分析发现,不同基因组中粒形相关基因数量不具有明显差异,平均每个基因组中粒长和粒宽相关的基因分别有364和75,其中较多的是谷子,有423粒长、71粒宽调控基因。基因组同源共线分析,发现全基因组加倍和串联重复对于家族基因拷贝数增加具有重要贡献,但是重复基因丢失可能维持了基因数量的稳定。通过粒形基因中旁系同源基因对间的同义核苷酸置换率(Ks)比较,揭示不同的粒形基因具有不同的进化速率,进化最快的是粒长调控相关基因An-1。本研究为认识水稻粒形调控相关基因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禾本科粒形相关基因从全局尺度到单基因的进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试验总结出了延边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栽培综合技术,从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本田秸秆还田、施肥、灌溉等方面提出了生产的品种选择、扣棚、育苗技术、本田管理措施、病虫草害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地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0%秸秆还田情况下玉米产量高于100%秸秆还田;正常施肥秸秆不还田时,玉米产量最低。正常施肥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土壤大型动物数量高于秸秆50%还田的土壤,地下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最少的是秸秆100%还田。在45个方样田块中共采集土壤动物472只,隶属26科;其中,地蜈蚣科、纽带科、蚁科为优势类群。秸秆还田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影响较大,但对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及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鹏诚216”是2005年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于2014年1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吉林省、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