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雅氏长头飞虱雄虫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应用 Weibull 分布函数Y=100×[1-exp(-X/b)c]描述褐飞虱雌虫产卵量的时间序列分布、若虫进龄百分率和卵的累计孵化率,用 Rayleigh 密度函数Y=A·X·exp(-X2/2H2)描述各龄若虫存活率。然后将这些参数组建成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经用历史资料验证,结果模拟值与实查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飞虱若虫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虱若虫同成虫一样,以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活动的大距而区别于樗鸡总科中的其他种类。飞虱若虫除外生殖器官和翅未发育成熟外,它同成虫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额具二条中脊,额区、胸部背面和腹部背板两侧存在着一定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特殊的感觉器官——感觉陷。作者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飞虱若虫的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若虫的分类特征。并根据若虫的形态,侧额和腹部背板两侧感觉陷的排列方式、数目并结合体色等特点,将分布于我国的包括2族共25种的飞虱若虫,编成了一个试用的检索表,俾供鉴别常见飞虱若虫种类和进一步研究其系统分类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鉴于褐飞虱对水稻危害的严重性,褐飞虱属分类及其种类的研究亦普遍引起了重视。褐飞虱属全世界迄今共纪录17种(包括2个尚未定名的种),其中有5种分布于我国。本属种类最主要的鉴别特征,是在后足第一附节外侧具一到数根小刺。本文述及了褐飞虱属的分类研究历史,所有己知种类特别是我国种类的分布和寄主,并附有国内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与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5. 藤加湖飞虱 Paraddelphacodes tengaica Vilbaste,1965(图5) 头顶长度约等于其基部的宽度,基宽大于端宽,端缘微弧圆,中侧脊起自侧缘中偏基方,汇合于头顶端部,Y形脊主干消失;额中长为最宽处宽2.1倍,额以中部略下为最宽;侧脊自基部向复眼中部水平处岔开,后略呈弧形伸至额端,中脊在基端分叉;唇基基部与额的端部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的氮素营养物质——游离氨基酸,是从刺吸的稻株汁液中直接摄取的。水稻受害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和生理反应,而导致“虱烧”。为探讨褐飞虱对稻株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曾用日立38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苏粳2号分蘖期的健苗和受害苗(以基部叶鞘和茎秆为测定样品)中16种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定量测定。测定结果(附表)表明:健苗每克鲜重含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66mg,受害呈青枯的每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我国为害竹子的梯顶飞虱属Arcofacis的种类,修订了属征,描述了一个新种,并编制了目前已知三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飞虱科凹距族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虱科分为两个亚科,即锥飞虱亚科Asiracinae和飞虱亚科Delphacinae,前者,我国仅记载1属2种,后者,划分为三个族,凹距族Tropidocephalini即为其中之一。族的重要特征是:后足胫距厚,向内的一面凹陷,后缘无齿列。本族目前我国已记录9属34种,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南部各省,长江流域有少数种类,仅  相似文献   
9.
在编写《中国经济昆虫志——飞虱科》一书后,我们在鉴定采自江苏、浙江两省的飞虱标本中,又发现五个新记录种,兹报道如下: 日本小盾飞虱 Hirozuunka japonica Matsumura et Ishihara(图1) 长翅型 体连翅长4.3—6.4毫米,体长3.2—4.6毫米,翅长3.2—4.6毫米。 短翅型 体长3.4—4.5毫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的黑皱茎飞虱 Opiconsiva nigra Ding et Tian 新种,从阳茎构造的特征来看,相似于 Opiconsiva dodona(Fennah)和 Opconsiva albicollis(Motschulsky),而更接近于后者,它同后者的主要区别是体稍大,黑色而具有光泽,雄虫的臀节小,雄生殖节从后面观,背侧角不向中部反折,从侧面观也不延伸突出,而与后开口的侧缘相交呈直角状,此外,阳基侧突内外端角的形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此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云南昆明和广东海南岛,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衣学院植保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