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施肥工怍也正从定性指导向定量化推荐施肥发展。如上海市土肥所首先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早稻施肥量方案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和安徽省土肥所合作研究的小麦施肥电子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为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施肥工作开创了先例。金福昌、王洪玉提出了水稻生育中、后期  相似文献   
2.
<正> 实行合理密植一直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点研究内容和中心环节,随着生产的发展,水稻栽培密度经历了由稀到密,又由密向稀的发展过程,水稻的产量也在栽培形式的变革中不断提高。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是大垅单行栽培形式,近年来出现了大垅双行稀植栽培的新形式。这种形式是在常规单行稀植栽培的基础上,由原来的行距30厘米,放宽到(40~50)+3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 水稻“稀、少、平”栽培法在吉林省延边和梅河口市农科所试验获得成功,引起了北方稻区特别是辽宁省各稻区的普遍重视。就温、光资源而言,我省若实行”稀播稀插”则相对地具有优越条件,为研究“稀播稀插”栽培法在辽宁稻  相似文献   
4.
1试验研究概况为解决水稻苗期病害问题,苏家屯区土肥站曾利用3年时间于1989年春研制开发出调酸型床上调制剂(以下简称调酸型),使水稻育苗技术在以前烦琐作业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并基本上控制了苗期病害。但是,调酸型的床上调制剂的壮秧程度,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防病效果的稳定性,特别是对生理性立枯病危害的防治均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土壤条件、气候因素、育苗形式等具体情况,历时5年.研制开发出具有施肥、杀菌、调酸、化控等多功能的高效新型床上调制剂(以下简称新型),经过生产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