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油茶炭疽病菌对油茶花果的侵染及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菌侵染油茶花器的现象极为普遍。病花芽中的部分病菌可直接侵染花,某些花上的病菌又可直接侵染幼果,形成一个花芽和花以及花和幼果之间的连续侵染,这是冬前果实上最早发生的侵染之一。秋末受到侵染的幼果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在其内部潜伏越冬,至次年5、6月份有一部分开始发病,有相当数量的带菌果直至7、8月份果实进入增长后期才表现症状,病菌潜伏时期可达数月之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除冬前外,从5月份前后至7、8月份皆可造成大量侵染,数量多少依侵染条件而定。果实发病的时期,大部分集中在8月份。通过套袋隔离方法,区分了不同时期侵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冬前的侵染数量较大,引致中后期果实发病的数量也大,而且还增加早春的落果率和中后期发病的菌源,在病害周年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6月份的侵染,对病害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对后期的发病程度也有重要影响;7月中旬以后的侵染对发病的影响不大。油茶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幼嫩果实无伤接种的发病率高于后期;当刺伤接种时,前后期发病都很高。这表明前后期果实抗病性的差异可能与表皮结构是否抗侵入有关,而自然界中,果实集中于后期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生理生化因子是否抗扩展有关。三年来在秋末和春季,用内吸杀菌剂进行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幼果中潜伏病菌的越冬基数,也能减少病枝等部位上的菌源,推迟发病始期达一个月左右,对最终病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70%左右。用内吸杀菌剂进行早期药剂防治,较之原提倡的在发病前后多次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药剂,要省药省工,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前言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eolata)上最常见的一种病害,随杉木种植的不断扩大,为害渐趋严重。在重病林分中,枝梢大量枯死,致使树木不能成材;在一般感病林分中,病枝、病叶的死亡对树木生长也有相当影响。近年来,国内对杉木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条件等,已进行过一些研究,并肯定了某些栽培措施的防病效果。但是在对病害防治至关紧要的侵染问题,则较少研究。如关于病菌易从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观察,香荚兰根腐病周年发生,随种植时间延长而病情累积增高。新增病根发病率增高在高温季节,而在低温干旱季节降低。根腐病发病率<50%的调查样方有19.7%的表现出蔓叶发黄;发病率>60%的,则有90%以上的蔓叶发黄,可以把发病率<40%作为该病的控制指标。田间管理好,根系发达,生长良好的园地,病情较轻。离体幼根接种试验表明,根尖和根毛区是病原主要的入侵部位。有15%的幼根不感病,大多数感病根,病斑扩展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活动,仅有12%的根病斑发展到全根死亡。病斑扩展期为2~7d,扩展速度为0.2~8.4mm/d。  相似文献   
4.
会泽县自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成动物疫病疫苗冷藏、动物产地检疫、重大动物疫病扑灭及应急物质贮备等综合功能的村兽医室376个,达到村村有兽医室,聘任384个兽医防疫员,各村有专职兽医员,负责本村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为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增加了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机会,加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初步建立,体制不够完善,对越来越复杂的动物疫病缺乏综合防制能力,亟须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5个人工荫棚行架式种植的香荚兰园的调查表明,香荚兰茎蔓走向对开花量有明显影响,逆向延伸茎蔓上长成的花序,中调查花序总量的74.83%-91.35%,可以认为造成大量逆向蔓的园艺技术是香荚兰早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8月调查了勐仑和打洛两个种植场的香荚兰疫霉病,其中梢腐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2.8%和13.5%;处于低部位的梢腐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4.6%和29.3%,而高部位的平均发病率仅分别为6.7%和4.9%。柑桔褐腐疫霉是优势种。在一些表面长有大量炭疽菌和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蔓腐病标本的边缘组织上,亦培养出纯的柑桔褐腐疫霉。  相似文献   
7.
安仁县丘陵地带欧美杨枯死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侵染性病害。发病特点为叶片及嫩梢自上而下凋萎,根颈变褐,根系腐烂死亡。发病原因主要是造林地沙质过重,造林后当年气温过高,造成根颈灼伤,土壤中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一种为生理病害。发病特点为当年移栽苗,叶片及枝梢由下而上变黄枯死。发病原因是苗木栽植过浅。高温季节土壤严重缺水所致。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5个人工荫棚行架式种植的香荚兰园的调查表明,香荚兰茎蔓走向对开花量有明显影响,逆向延伸茎蔓上长成的花序,占调查花序总量的74.83%—91.35%。可以认为造成大量逆向蔓的园艺技术是香荚兰早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杉木炭疽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为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解放后,它不仅在原产地的山区大量发展,而且在从不栽杉的丘陵区也大量发展。随着杉木的发展,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杉木炭疽病在杉木栽培的山区和新发展的丘陵区均有发生,且以丘陵区危害严重。自1972年以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研和教学单位,自1974年起已开始进行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本文是我们近两年来部分研究工作的小结。一、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一)病原菌越冬场所及越冬方式:本实验取材于本所5年生杉木林。方法一是在  相似文献   
10.
用粉锈灵(15% WP)、苯来特(50% WP)药土田间撒施防治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原药用量为3.7g/m 2 ,施药3 个月后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9.74% 和28.51% ,施药6个月后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4.32% 和28.91% 。在当年新植苗较多、生长较差的园地,粉锈灵处理出现了强烈的抑制幼株生长的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